第096章:中國佛教史研究
出了圖書館,走在林蔭道上,周一良先生的身影不在佝僂,似乎變得稍微挺立一下。
他望著蘇亦,掩飾自己的復雜的想法,說道,“你能背出來原文,說明你確實用心觀看了這篇論文了。”
一開始蘇亦脫口而出他博士論文的TantrisminChina(唐代密宗),周一良確實有些驚訝,然而,也僅僅是驚訝而已,他不認為眼前的少年真的用心去研讀他的論文,不說,這是一部純英文的論文,就說它研究的方向也當今極為不受重視的佛教史,然后,突然有一天,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在圖書館碰到自己,然后恰好認出自己來,然后又恰好念出自己的作品名字。
這件事情,太過于巧合了。
巧合到周一良都以為這是故意設置的偶遇,這一切,都是眼前的少年故意接近自己所為。
然而,很快,周一良就否定了這個想法。
他已經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人,已經不是早些年當紅一時,深受眾人敬仰的梁曉顧問了。
甚至早兩年沒有做到急流勇退謂之知機,搖身一變,就變成千夫所指萬人唾罵,墻倒眾人推,被稱為無恥之尤的梁曉顧問。
自己這樣的“戴罪”之人,在這燕園之中,眾人避之不及,又有何用,還需要一個少年如此處心積慮地設局接近自己啊?
所以,周一良自己多想了。
然而,就當他眼前少年只是恰好翻看他的論文,為了對長者的尊重才有的客套之詞。
沒有想到,對方還真的能夠把論文的原句給背出來了,還真的存在疑惑。
這一刻,讓遠離三尺講臺多年甚至此生無望再踏上其中的周一良那顆宛如一潭死水般的心湖開始卷起了一陣漣漪。
于是,他沉寂干枯的心湖開始涌動起來,又要極力克制自己翻滾的心緒,望著蘇亦,繼續說道,“-sandmilesaway。很明顯,此處的‘palm’不是貝葉,而是手掌。這句話,是從慧皎《高僧傳》中記載的‘以麻油雜胭脂涂掌冶’來的。”
說著,他望向蘇亦,問,“慧皎《高僧傳》讀過嗎?”
蘇亦點頭,“讀過,卻不精,四朝《高僧傳》都讀過,所以才有此疑惑。”
慧皎《高僧傳》,是一部佛教史書,亦稱《梁高僧傳》。南朝梁慧皎著。十四卷。為類傳體。本書歷代藏經均收。金陵刻經處更名為《高僧傳初集》,分十五卷單刻。
此后唐道宣著《續高僧傳》,北宋贊寧著《宋高僧傳》,明如惺著《大明高僧傳》,體例大致依此,合稱《四朝高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