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大唐西域記
(勿定,重復,喝酒中,有點上頭了,晚上回去補上去。)
相比較要上一周勞動課的77級,78級的小伙伴就幸福多了。
不用上勞動課,也不用軍訓。
當然,開課是本科生的事情,對于研究生來說,除了每周的導師見面會,其他時間隨意。
然而,那是對別人的,蘇亦可沒有那么瀟灑,因為他沒有讀過本科,宿白先生直接讓他跟著本科生上課。
用宿白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什么時候授課老師覺得他的水平可以了,他便可以自由選修課程。
他當初之所以報考研究生,不愿意讀本科,除了高考需要考公共課程之外,更大的原因就是本科的課程太枯燥乏味,同樣,也太基礎了,還有就是時間太不自由。
都讀研究生了,還跟本科生一樣,天天按部就班在課堂被動接受老師傳授專業知識,那這研究生白讀了。
當然,宿白先生也不是真的讓他跟本科生一樣在歷史系讀四年書,要真是這樣,直接把轉入本科就行了,還留他當研究生干啥。
用大師兄馬世昌的話來說,就是宿先生想要磨一磨蘇亦這個小師弟的性子,同樣,也想讓他接受一下系統的本科課程,夯實他的歷史基礎。
于是,就這樣,蘇亦在北大的一堂課就是跟隨著歷史系的本科生在上中國通史。
依舊是文史樓的階梯教室,而授課的老師名字讓蘇亦有些陌生——張光達。
不過來上課之前,蘇亦多少了解對方的資料,知道這位老師是河北青縣人,1953年畢業于北大歷史系,是歷史系的副教授,57年的時候,受到一些沖擊,但,在北大歷史系屬于學術水平極為優秀的中青年教授。
沒有錯,31年出生,還不到五十年歲的張光達,在北大歷史系已經屬于第二梯隊的的骨干教授。
再上面,就是鄧廣銘先生這些老一輩的教授了。
而且根據馬世昌的講述,張光達講課水平還是很不錯的。
更加難得是,他還通曉多種外語。
治學注意借鑒中外歷史學家的經驗,重視利用出土文書資料考證中外文獻記載。研究重點為西域史地,特別重視研究唐代典章制度和中原文明對西域綠洲國家的影響、唐代以來多民族在西北地區的活動、各種文化在西域匯聚和匯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