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中國少年說
“我們的國家擁有無比燦爛的古代文明,然而,到了近現代,我們的國家卻受盡了欺凌,這一切都是為什么?因為我們落后了,落后了,那么我們會遭遇什么?”
“落后就要挨打。”
臺下的學生回答道。
“是的落后就是要挨打,歷史課本上已經告訴我們很清楚了,從鴉片戰爭開始,我們的國家就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的統治階段,同樣,為了讓我們國家拜托了落后的面貌,我們的先輩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比如我們著名的梁啟超先生,比如我們的譚校長,還有許許多多為這個國家命運,前仆后繼的先輩們。”
說到這里。
蘇亦就分享一些關于近現代史的故事。
比如大家熟悉的梁啟超先生,百日維新,公車上書的故事,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甚至大家不太熟悉的,關于在美國華工悲慘命運的故事。
甚至還分享一些關于西南聯大的故事。
不過在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他更多淡化國府的存在,直接強調中國。
所以,蘇亦再一次跟大家分享何尊關于中國兩個字的銘文如何書寫。
“中”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寫法,象一個旗桿,上下有飄帶,旗桿正中豎立。
其本義為中心、當中,指一定范圍內部適中的位置。
“國”字在早期金文中作“或”,它由城池和千戈構成,表示“執干戈以衛社稷”。一個國家既要有自己的城池,也要有軍隊,才能稱為“國”。
有學者認為,金文“或(國)”之所以沒有外加“口”,與西周時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有關。
這是一個霸氣的說法,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說到這里,蘇亦突然說,“前面跟大家說很多關于何尊銘文,關于中國的歷史如何來的,卻沒有告訴何尊是如何發現,那么大家想知道何尊發現的故事嗎?”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