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石峽栽培稻作物遺址
蘇亦暫時打住對南越王墓的想法,沒有省府的推動,就算他真的說服了楊式挺,僅以省博的力量很難發掘這樣的大墓。
畢竟整座象崗山頭全部為一個單獨墓葬所有,墓葬是將象崗挖空,以山為陵而建。
這種巨大的考古發掘工程,沒有強力部門推動,僅僅是地方考古部門牽頭是很難完成的。
在象崗山轉悠一圈,蘇亦就跟沈明離開,繼續下一站。
下一站是五仙觀的嶺南第一樓,
在穿過五仙古觀后殿,就看到一幢朱紅色的古樓,這就是嶺南第一樓。
之所以被稱為嶺南第一樓,是因為它建得早,個比鎮海樓建得還早七年,以17.5米的高度成為當時嶺南建筑的第一座高樓,因此被稱為“第一樓”。
跟被稱為天下第一樓的黃鶴樓相比較,嶺南第一樓真不高,也就兩層高。
但,在羊城卻名聲在外。
此時的五仙觀,沒有后世的大修,有些破舊,卻多了幾分仙風道骨的氣息。
蘇亦在這里畫了幾幅建筑素面圖,按照慣例拍攝照片,然后離去。
第二天,則去了光孝寺跟蓮花山古采石場。
光孝寺是第一批國保單位,光孝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光孝寺是嶺南年代最古、規模最大的古剎,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
高僧慧能曾在該寺的菩提樹下受戒,開辟佛教南宗,稱“禪宗六祖”,高僧鑒真第五次東渡RB時,被颶風吹至海南島,然后來廣州,也在此住過一個春天。
其實,光孝寺跟省博的淵源很深,在省博老館沒建成的時候,省博就是在光孝寺內的,直到58年省博建成才搬遷。
光孝寺的故事很多。
文物史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