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廣州文物調查從魯迅紀念館開始
比石牌校區還要早的老舊址。
而后世的中大康樂園,則是原來的嶺南大學的校址,就跟北大差不多,燕園也是燕大的校址。
其實,魯迅紀念館是建立在紅樓之上,也就是當年貢院的明遠樓。
除此之外,還有鐘樓,這個是1905年建立起來的。
鐘樓原是中山大學校本部辦公樓,而這里之所以被修建成魯迅紀念館也是有原因的。
當年,魯迅從廈大到中大擔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先在鐘樓居住,后遷至白云路白云樓。
實際上,魯迅在廣州待的時間也不算太長,不到一年,也就只有八個月。
然而,這個時間,卻高產似母豬。
后來,大眾熟知的《野草》、《朝花夕拾》都是在這個時候寫的。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作品,都被放在紀念館陳列。
這也是為什么,這里會被修繕成為魯迅紀念館的緣故。
就算省博建立新館了,這里依舊是國家重點文保單位。
當然,被評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是沾KMT一大舊址的光。
廣東貢院的明遠樓(紅樓)也只是省級文保單位。
有時候,文保單位太多了,就顯得有些不值錢了。
蘇亦既然作文物調查,也不會是走馬觀花,更不會像省博的其他職員一樣,把周圍的環境都習以為常。
他除了作文字記錄之外,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就是手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