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考古史上留名
蘇亦也習慣。
所以也懶得繼續返回文史樓閱覽室,直接在住宿翻看《洛陽燒溝漢墓》,這是考古所在59年編撰考古報告。
是秦漢考古主要的發掘資料之一。
而主要編撰者就是蔣若是。
這人還是很厲害的。
早年齊魯大學文史系肄業,然后參加了北大第一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學習。
跟北大的眾多師長關系都不錯。
而且后來還是著名的古錢幣專家,他將考古學方法應用于古錢幣研究領域,主編《中國錢幣大辭典·秦漢編》,又出版《秦漢錢幣研究》一書,曾多次榮獲中國錢幣學會最高學術獎“金泉獎”,在學術界很有影響。
洛陽漢墓研究工作他是總集成,他主持編寫的《洛陽燒溝漢墓》,把225座兩漢墓葬分為六期,為中原地區的漢墓建立了一個基本的年代序列,被中外考古學界稱為中國“漢墓編年學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當為漢代考古的奠基之作,至今仍是全國漢墓研究的標尺和經典。
前世,蘇亦對古錢幣沒啥研究,古錢幣在博物館也見過一些,但都是走馬觀花,他也不研究秦漢考古。
要不是蘇秉琦先生的緣故,他這次都不會細看《洛陽燒溝漢墓》,但現在翻看,才發現這份報告,確實很經典。
蘇亦越是翻看這本書,就越覺得蔣若是的牛掰。
這種牛人。
日后,應該是要認識的。
要能拿到簽名跟墨寶,最好不過。
這個時候,蘇亦也不得不感慨北大學子的幸福。
頂著北大的光環,獲取無數優質資源,認識無數行業大佬,最終也會變成行業大佬。
也不知道啥時候,自己會在中國考古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前世沒有機會,今生來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