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秦豹升官!
宣武帝聽到張光處死忠王的話,眼中掠過一道喜色。
可是,他臉上沒有任何的歡喜情緒顯露,反而一副悲痛模樣,嘆息道:忠王是朕的弟弟,身上流淌著一樣的血脈。就算他犯下大罪,怎么能處死呢?
張光高聲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忠王。
孫敬說道:陛下,也就是秦豹機敏,發現了忠王勾結匈奴的事情,才使得永興城免遭劫難。
如果秦豹沒有去永興城,沒有發現忠王勾結匈奴的事情,匈奴人攻破永興城,生靈涂炭,該是何等悲慘?
屆時,萬千永興城的百姓家破人亡,朝廷經營多年的永興城也毀于一旦。
孫敬殺氣騰騰道:不殺忠王,難以讓天下人信服。
龐玉京道:臣也同意處死忠王。
隨著張光、孫敬和龐玉京表態,朝中隸屬于皇帝的人也紛紛開口,都要求嚴懲忠王,最好是處死忠王。
宣武帝看到所有人要處死忠王的姿態,目光看向勛貴派系。
四大國公被殺,雖說也有許多的勛貴侯爺在,可是剩下的人無法支撐起勛貴。太上皇不出面的前提下,勛貴派系幾乎名存實亡。
一個個被宣武帝的目光看到,紛紛避開目光低下頭。
他們不敢惹宣武帝了。
四大國公被殺,在秦豹離開后,還有三個侯府也被抄家,都是涉及走私鹽鐵,以及違法亂紀。
在皇帝的鐵拳下,勛貴徹底老實。
陛下,臣有異議。
恰在此時,禮部尚書魏成義站出來行禮。
魏成義年近六十,身材清瘦,眉眼銳利,一向以直言敢諫著稱。
大多數的涼國名士都會去游歷周朝,或者去周朝拜師求學,魏成義卻沒有去。就算有機會拜師,魏成義也沒有去。
他一輩子都在涼國。
這人的才學和風骨,都是一等一的,連許多的周朝名士也贊嘆。
宣武帝看著魏成義,問道:魏尚書有什么要說的?
魏成義說道:陛下,臣知道忠王犯下的大罪,死一千次一萬次,那也是難辭其咎。
可是,忠王是陛下的弟弟。
陛下殺死弟弟,事情傳出,必定有損陛下的威名。
千百年后,后人看待這一段歷史,就會認為陛下嗜殺。甚至一些人,不會去考慮陛下因為什么而殺人,只會認為是陛下殺了弟弟,就這么簡單。
魏成義聲音激昂,高聲道:殺人很容易,不殺人才難。
宣武帝問道:你是要釋放忠王?
魏成義搖頭道:忠王犯罪,自然要處置,不能無罪釋放。臣建議剝奪忠王的王爵,貶為庶人,永世幽禁在宗人府。如此既全了律法,又全了陛下的仁義,更全了陛下身為人子的孝心。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宣武帝眼中掠過贊許神色,不急不躁道:爾等,怎么看待這件事?
張光堅持道:臣還是堅持殺。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不殺,何以正人心?不殺,何以杜絕事情。
今天,忠王是陛下的弟弟,是太上皇的兒子,勾結匈奴可以不死。
明天,陛下其他的弟弟,或者是其他的宗室,是否也可以勾結敵人不死呢?
有通敵賣國的先例,卻不杜絕后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隱患滋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