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初見皇帝!
宣武帝眼神柔和了許多,緩緩道:你擊敗了吳賢,就由你代表涼國出戰四國文會。朕的要求不高,奪得第二就可以了。
秦豹沒逞能說一定要勇奪第一,只是鄭重道:定不負陛下厚望。
王采薇道:勇爭第一,我相信你能行。
宣武帝哼了聲道:周朝式微,卻有無數年輕俊杰,文化粲然,哪有這么容易奪第一
王采薇道:我相信秦豹。
秦豹謙遜道:公主的囑托,我一定牢記于心。
王采薇笑著點頭,看向宣武帝道:父皇,兒臣的眼光從來不差。
宣武帝無奈搖頭,只是他看秦豹的目光中,多了一絲考校,微笑道:四國文會重要,因為較量的結果,關乎涼國的臉面。
可是四國文會也不重要,因為教練的詩詞曲賦,無法治理國家。
現在的涼國,內有皇權爭斗,西面還有羌胡蠻夷作亂,局勢不穩。
恰逢中原周朝式微,燕國厲兵秣馬準備南下,陳國野心勃勃想北上,都在打周朝的主意。
偌大天下,已呈逐鹿之勢。
反觀我涼國,卻是內外交困,沒有騰挪輾轉的機會,更別提東出了。
宣武帝問道:如此逆境,你怎么看
秦豹心中快速的思考。
好一會兒后,他張嘴欲言,卻左右看了看伺候的太監。
宣武帝吩咐道:都退下。
殿內的太監全部退下,只剩下宣武帝、王采薇和秦豹。
秦豹不卑不亢道:涼國的確處在逆境,可是逆境順境,本就相輔相成。
天道滄桑,順中生逆,逆中有順。
三百年前的周朝,周太祖在逆境中討伐四方,建立曠世偉業,轉為大順。
其后百年,繼位的皇帝耽于享樂,皇權衰微,逆境由此而生。
涼國地處西面邊陲,一方面要提防羌胡的進攻,另一方面還有皇權爭斗,看起來是逆,其實大順就在其中。
此話一出,宣武帝眼前一亮。
順逆之理,非尋常之見!
當初吳賢回到咸陽,他接見的時候,詢問涼國該怎么振作,吳賢說興教化崇道德棄兵戈,讓宣武帝很失望。
秦豹卻不一樣。
宣武帝不是紙上談兵的人,問道:你說順逆扭轉,現階段如何把涼國的逆境,轉為順境呢
秦豹灑脫一笑,不卑不亢道:涼國和羌胡經常交戰,故而兵精將強,此一順。
陛下被太上皇掣肘,磨煉出堅韌的意志,遠大的抱負,能勵精圖治,此二順。
燕國和陳國野心勃勃的謀奪周朝,征戰下必有傷亡。涼國暫不東出,休養生息,國力積攢,此三順。
潼關是涼國東面的門戶,易守難攻,確保了涼國不受外力侵擾,此四順。
羌胡部落無數,如果一一兼并,地廣可以農耕,人丁可以充軍,國勢崛起,此五順也。
秦豹眼神睿智,擲地有聲道:有此五順,今日涼國立足于關中,來日東出潼關,必定掃平亂世,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