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陸遜想用關興戰(zhàn)術打敗關興?
該死的陸遜,你有計劃卻不跟我們說,眼里還有沒有我們這群老兵?
陸遜賠笑道:“老將軍應該知道事以密成,言以泄敗的道理,江陵如今魚龍混雜,難免有糜芳傅士仁之流向關家父子告密,所以請呂使君沿海北上的消息目前只有我和主公知道。”
他請呂岱北上還有個不便言說的理由,就是萬一戰(zhàn)敗方便甩鍋,孫權若是問起他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是因為呂岱沒有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完成既定任務才敗的,不怪我。
未慮勝先慮敗嘛!
陸遜不解釋還好,解釋之后韓當反而更生氣了。
什么意思,說我們是糜芳和傅士仁,你陸代大都督是不是有點太侮辱人了?
韓當雖然生氣卻明白什么叫大局,強忍著火氣說道:“陸都督高瞻遠矚老夫佩服,那現(xiàn)在怎么辦?”
陸遜聽出了他的陰陽怪氣,卻不置可否,微笑說道:“自然是像關興希望的那樣進入走廊了,走吧。”
隨著陸遜一聲令下,大軍有條不紊的沿著官道趕往余汗。
與此同時,徐盛率領五千精兵拋棄輜重加速疾行,順利在天黑前趕到余汗城。
趕到發(fā)現(xiàn)余汗尚未被漢軍奪去不由松了口氣,率軍進城休息的同時命斥候繼續(xù)向東,去打探漢軍的情況。
天亮徐盛留千人守城,率領四千大軍繼續(xù)東進直奔大末,他此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盡量深入走廊,不給漢軍在走廊布置陷阱的機會,若無法搶在漢軍之前徹底占領走廊,就盡量多占一些,將漢軍發(fā)揮的空間壓縮的小些。
假設走廊長百里,余汗和大末是走廊的兩端,吳軍與漢軍從兩端同時出發(fā),速度一樣的情況下肯定會在走廊的中間撞上,也就是說各搶占了五十里。
但若徐盛速度快些多搶占十里,留給漢軍的就只剩四十里,漢軍就只能在自己所在的四十里上布置陷阱。
同樣的,徐盛若再多搶占十里達到七十里,那留給漢軍發(fā)揮的距離就只剩三十里。
以此類推,搶占的越多對吳軍就越有利。
抱著這樣的想法,徐盛派斥候打探前方防止埋伏的同時加速疾行,速度快的差點追上了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