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仰于庸人,不如兼領
但他就算不說,張岱也能猜到,宇文融雖然被趕出了中樞、看似失勢,但實際上仍然掌握著能夠處置當務之急的大權,他在魏州擔任刺史,源復則在汴州,大河兩岸人事資源全都在控制中。
中樞之內兩個宰相,李元纮和杜暹看似競爭的很熱鬧,但實際上他們現在的權力都還不如宇文融大。
畢竟他們就算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有所決策,也不能罔顧當下河南河北災情嚴重這一事實,他們能做出什么決策,也與災情的發展息息相關。
宇文融做出重開王莽河這樣一個龐大計劃,甚至都不需要向中樞請示,便已經在州境內實際推動起來。
張岱甚至猜想源復之所以在汴州搞那一套大抑工商的做法,除了要保住考課硬指標之外,也有一定將河南的商貿資源向河北、尤其是向魏州驅趕,從而達到資源集中在魏州,以支持宇文融的意思。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商賈們所掌握的資源是絕難與官府相提并論的,但眼下恰恰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時期。宇文融又失去了調度全局資源的能力,自然要從別的方面進行一定的找補。
“重開王莽河,事不可定于朝夕,若中途有所變故,必須更仰別處支持。然則河南、河北地情不同,人情不同,河北之憂、豈河南之困?
尤其如今源使君于州凡所行徑,使民情乖離、物情大困。百姓鬻兒求食,市肆全無物儲。一旦北面有變,安能仰之輸濟?即便輸濟,亦必民怨沸騰,物議將如何平復?”
張岱這一番話也不是在危言聳聽,眼下的汴州民生已經被源復搞得非常脆弱,即便是府庫因為大稅關市而充盈起來,但也不可輕易調輸于外。真要拿來補貼河北修運河,百姓唾沫星子都能把源復淹死。
“汴州情況,當真如此危困?”
<divid=“pf-15812-1“data-format=“audio“data-lazy=“false“>
宇文融聽到這話后,當即便也皺起了眉頭。他的確是有將汴州當作后繼補給地的打算,聽到張岱將情況描述的這么嚴重,心里自是打起了鼓。
“苛政猛于虎!汴州地處漕運要道、河南物華所聚,若此境尚且生計凋零,別境豈不更成煉獄?只不過源使君中庸之才,不得其法而已。其嚴控關津、大稅行人,已使州境蕭條,所得尚且不及我入境區區數日。”
張岱毫不掩飾對源復的裨益,他就是要打擊宇文融對源復的信心,從而讓彼此產生一定的心理隔閡。
“哼,張六狂言嚇誰?”
宇文融也不是小孩子,聽到張岱這公然挑撥離間的言語自然不爽,語氣也變得不客氣起來。
“使君面前,不敢夸智。但若較計者只是源使君,則也不懼一爭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