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偽朝西遷
原本,三好長慶是打算效仿應仁之亂時,東、西兩軍在京都交鋒之際,將各自所控制的區域大肆挖掘、筑壘,可謂是土墻縱橫、遍地掩體。
當時的公卿為了不讓戰火波及自家的宅邸,甚至不惜拆毀鄰近的民房來進行加固宅邸。至于那些懼怕兵燹的公卿則是逃往自家的莊園,例如一條教房、西園寺公良等人。
這就使得原本經過南北朝混戰而十不存二的京都,再度于應仁之亂遭到兵燹的破壞。
可三好長慶過于高估了麾下軍勢的軍紀以及執行能力,反而有先例都沒有學像,顯得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而偽帝伏見宮邦輔、偽法皇伏見宮貞敦在清涼殿宣布“巡幸阿州”的決意后,殿中群臣大多數屏息不發一言,只有二條晴良、高倉永家、廣橋國光、勘解由小路在富等少數人力諫,以為此舉不可行。
二條晴良作為偽朝外戚、公卿之首,從軍事的角度著眼,他擔心在上杉軍兵臨城下之時,伏見宮邦輔、伏見宮貞敦等人一出都城,就會有難以預測的危險。因而認為在近江、大和大部淪陷,以及丹波過半陷入戰火的情況下,朝中君臣應該在京都之中與足利將軍家、京兆細川家、三好家同心同德、死守待援,否則“南朝偽帝后醍醐南奔之事可為殷鑒”。
盡管二條晴良舉出的例子有些不太妥當,但也是事實。
后醍醐天皇自從因能臣良將大都折損而放棄了京都之后,南朝就再也沒有壓制近畿諸國,以及與北朝進行決戰的能力。南朝后龜山天皇在明德三年(元中九年,1392年)十月二十八日,攜神器從吉野出發,途經奈良,在閏十月二日進入了嵯峨大覺寺。神器在同月五日交到了土御門內里的北朝后小松天皇手中,象征南北一統。
在二條晴良看來,伏見宮邦輔、伏見宮貞敦等人簡直是正在步后醍醐天皇的后塵。
然而,去意已決的伏見宮貞敦、伏見宮邦輔父子已然對三好家擊敗上杉家一事失去信心,對三好軍的戰力也不抱有任何希望,他們反而固執地認定困守孤城等待援兵才是死路一條,斷然反駁道:“朝倉、淺井、六角、高島等諸侯,以及加州、江州兩州之地的一向一揆眾已敗,大友、毛利等諸侯遠在西國、九州,哪里還有什么援兵!”
因此,伏見宮貞敦、伏見宮邦輔父子一錘定音,宣布退朝。
二條晴良、九條稙通、高倉永家、廣橋國光、薄以緒、勘解由小路在富等公卿眼見伏見宮貞敦、伏見宮邦輔父子是鐵了心要逃往阿波后,就只好與三好長慶進行商議遷都之事。
而另一方面,當比叡山延歷寺倒向上杉家一方、高島郡大半被壓制、京都大半被燒毀等消息傳至上杉軍本隊本陣所在的觀音寺城后,上杉清定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他準確的做出了判斷——偽朝完了,三好家完了。
其實,偽朝一方玩完是早晚的事,這一點清定看的是比較清楚。但他更關心的是,偽朝完蛋后,近畿諸國的歸屬和分配問題。
雖說京都在鐮倉幕府開幕以后就失去了行政的職能,成為一座徒擁虛名的扶桑首都,但終究還有存有一定的影響力,且占據這塊寶地的最終都成為了過去幾百年的贏家。
這就好比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的房子永遠被人惦記一樣。
此時的清定已經有了預感——偽朝一定完蛋,放棄京都逃亡已是時間問題。
很快,上杉家物見奉行加藤段藏就送來了一則關于京都的最新消息——偽帝伏見宮邦輔、偽法皇伏見宮貞敦決意逃往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