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決斷已定
湛光風車在微微一笑后,莊重地說道:“以貧僧之愚見,目下當家用兵不宜過急,亦不宜過緩。過急則欲速不達,過緩則可能坐失良機。放眼近畿諸州之中,只有三好家一家獨大,應當單獨攻滅。一向一揆眾人數雖眾,但良莠不齊、裝備落后、號令不一,其治下之地飛地較多,當家只需派家中重臣前去即可一舉將其滅之。以當家目下的實力、戰力,應在靜謐奧羽兩州全境之后才可分兵兩路,而無后顧之憂。”
“新發田伯耆守、加藤段藏,你們以為如何?”上杉清定隨即將目光掃到了新發田綱貞的臉上。
“湛光住持之言,有一點臣不敢茍同。”還不等新發田綱貞反駁,加藤段藏倒是黑著臉扎扎實實提出了異議。
“嗯?段藏,你作為家中新任物見奉行,還是軒轅眾出身,對鄰近他國的局勢也是略知一二的,你來說說看不認同湛光住持哪一點。”清定淡淡一笑后說道。
“御屋形殿明鑒,古往今來,唯兵家之事深不可測。將亡之國,未嘗無精悍之兵。勃興之邦,未嘗無敗兵之師。若以枯木朽株看敵對諸侯,臣以為遲早將釀成大患。湛光住持囚于邦交所見,失之于未見根基。新發田伯耆守則是囚于戰場之見,失之于未見政情、民情。凡此等等,皆非上兵之道,望御屋形殿三思而后行啊!”
“父親大人,兒臣也贊同加藤段藏之言。”越后太郎丸自信而又沉穩接道,“韓非子《亡征》篇有云:‘木雖朽,無疾風不折。墻雖隙,無大雨不壞。’且以叁州、勢州兩州之地的一向一揆眾而言,其勢雖弱,然西連水野家、織田家,如今又有安祥松平家的舊臣們群起而呼應;當家旗下的水軍眾尚未完全控制勢州灣海域,仍有勢州、志州、佐治等地的水軍眾或明或暗的向其輸送糧草輜重,若是不能將一向一揆眾完全孤立,即便當家派出大軍全力一戰,恐怕還是會陷入泥潭之中,難以迅速結束戰事,談何兵分兩路,同時經略北陸道、東海道?兒臣還曾與師匠多次討論過眼下戰局、形勢,認為靜謐五畿七道之事,切忌輕躁冒進。”
“嗯,說得有理。若非千種家在北勢州牽制了一部分織田家的兵力,恐怕織田家也會與水野家一樣發兵馳援一向一揆眾。”清定不禁感嘆天室光育確實很有能耐,能讓越后太郎丸小小年紀眼光遠超同齡之人。
“對了御屋形殿,據潛入叁州打探的軒轅眾、戶隱眾忍者回復,叁州的一向一揆眾似乎有高人指點。”加藤段藏突然想起了風吹道閑在離任物見奉行之際,尚未進行匯報之事。
“高人指點?難怪北條相模守父子至今都未能彈壓叁州的一向一揆眾,反而陷入了困境,甚至還要請求本家發兵馳援。”清定此時才意識到三河一國的局勢可能比自己想象之中的還要嚴峻。
“為叁州一向一揆眾出謀劃策之人名為本多佐渡守正信,曾是安祥松平家之家臣。”加藤段藏又接著說道。
“本多佐渡守正信?!”清定頓時來了精神。
“正是,此人雖然在出仕安祥松平家之際默默無聞,不受重用,但在叁州一向一揆爆發以后,他反而搖身一變,成了本證寺住持本證寺空誓的座上賓,甚至還擔任著一向一揆眾的軍師。”加藤段藏在點了點頭后補充道。
“看來,不能輕視一向一揆眾了。”清定對本多正信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在后世他就知曉此人是德川家康的得力近臣以及智囊,是少有的足智多謀之人。
“御屋形殿,中條越前守、色部修理亮、黑川駿河守、甘糟近江守、山本寺伊予守、大熊備前守等家中重臣們眼下已于東遠州之地合流,兵力已達到了一萬七千余眾,若是聯合北條家對一向一揆眾兩面夾擊,就算一向一揆眾擁有足智多謀的軍師,恐怕也難以扭轉戰局。”新發田綱貞倒是從未聽說過本多正信的名號,所以他并沒有對其有太多的重視。
“那么諸位之意,是本家在完成奧羽兩州全境靜謐之后經略東海道?”清定心下一震,重重問了一句。
“御屋形殿明鑒,當家應先經略東海道。經略東海道諸州之難,不在其有織田家、一向一揆眾等敵對勢力,而在其地處要沖,連接近畿諸州與南海道。若不能一鼓破之全力剿之,而使一向一揆眾之中的首要之人,以及織田一族之人西逃近畿諸州或是南海道諸州,東海道諸州將有無窮后患,屆時必然會導致當家發兵上洛受到阻礙。御屋形殿靜謐五畿七道之大業也會不斷拖延下去。”湛光風車隨即回答道。
“老臣(臣)附議。”新發田綱貞與加藤段藏在聽完湛光風車的這一番話后,紛紛附和道。
“好!既然如此,本家決議,待奧羽兩州全境靜謐之后,全力經略東海道諸州!”清定見新發田綱貞、湛光風車、加藤段藏三人已經意見統一后,順勢宣布了自己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