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長藝引分
盡管大寧寺之變后,尼子晴久、毛利元就、陶晴賢等人是各自從中漁利,但分蛋糕并不是能讓所有人都能滿意的,總有一天會因分贓不勻而大打出手。
如今,毛利家就與尼子家爭奪備后、備中兩國的主導權而大打出手。這是繼吉田郡山城之戰后,毛利家與尼子家又一次交鋒。
率先出手的是毛利家。
自從毛利元就趁著大內家爆發大寧寺之變,站在陶晴賢一方后,就迅速將安藝一國大部分地區壓制。
當然,毛利元就可不會僅僅滿足掌控安藝一國,他很快就將目光投向了東面的鄰國備后。
雖說毛利元就于天文十五年將家督之位讓給了嫡男毛利隆元,自己退居二線擔任后見役。但并不代表他就真的交出所有的實權,只是退居幕后繼續發號施令罷了。
毛利元就深知毛利家遲早有一天會與陶晴賢控制的大內家決裂,所以要盡快穩住與安藝接壤的備后一國,尤其是北備后的奴可郡、惠蘇郡、三次郡、三上郡等地。
因為北備后諸郡之中的三次郡與毛利家的根本之地安藝高田郡接壤,且毛利家的本據吉田郡山城距離三次郡的境目地帶實在是太近。
一旦毛利家與大內家完全撕破臉后,若是不將三次郡掌控,很難保證尼子家不會趁機發兵從備后、石見兩國攻入安藝境內。毛利元就可不愿意再次被尼子家包圍在吉田郡山城之中被動挨打。
至于東備后的神石郡、安那郡、深津郡、品治郡等地對于毛利家來說也是同樣重要,因為只要將東備后諸郡壓制后,毛利家就能打開通往備中、備前兩國重要通道,還能趁機將影響力延伸至四國、近畿等地。
于是,也就在尼子晴久才被足利義輝授予出云、隱岐、因幡、美作、備前、備中、備后、伯耆八國守護職后不久,毛利元就便出兵攻入了備后一國,給尼子晴久來了一個下馬威。
由于毛利元就自知以毛利家一己之力是無法抗衡實力強勁的尼子家,便打著大內家的旗號在備后一國不斷的攻城略地。
僅僅一年有余的時間,毛利家就先后迫使和賀家、有地家、古志家、和智家、山內家等諸多國人領主降服在自己的旗下。
當時,尼子晴久并沒有對毛利家大肆攻略備后一國做出任何的積極回應,幾乎是坐視毛利家將備后一國大部分地區壓制。這就導致備后一國的尼子家勢力幾乎被毛利家一掃而空。
對于尼子家來說,喪失了備后一國控制權,并不算太大的損失。
之所以尼子晴久沒有及時發兵南下支援旗下的備后諸將,是因為尼子家正陷入因幡、備前兩國的泥潭之中,實在是沒有余力分出兵力去馳援備后諸將。這也是他在大敵當前清除家中主要戰力新宮眾的惡果之一。
另一方面,毛利家備后一國連連得手之事倒是引起了曾經的盟友陶晴賢的忌憚。
雖然毛利元就與陶晴賢在大寧寺之變中聯手,并各取所需,但真到了雙方實力越來越接近之際,各取所需的算盤顯然不再合理,反而逐步演變成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