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大內衰落
在大內義隆、大內義尊父子二人皆死于非命之后,陶隆房并沒有就此罷手,反而揮師渡過關門海峽(馬關海峽),攻入了筑前一國,將逃亡至此的相良武任,以及庇護其的筑前守護代杉興運一并攻殺。
盡管此時的陶隆房是鏟除了自己的死對頭,惡氣也出了,可發起下克上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再怎么說陶家也是大內家庶流、周防守護代家出身,家格上就處于劣勢地位。
加上原先陶隆房、內藤興盛等大內家重臣們是打算擁立大內義隆的嫡男大內義尊,可陶·內藤·杉等部聯軍攻入山口館、大寧寺等地后,就將大內義隆的子女幾乎鏟除一空,只剩下一名大原氏的女官懷有大內義隆的遺腹子(大石義胤)趁亂逃入石見,這才為大內家保留了僅剩的血脈。
這就導致陶隆房、內藤興盛等人原先通過擁立年幼的大內義尊來執大內家牛耳的計劃落空了。
但這依舊改變了西國、九州諸國的政治格局,更導致了大內家在肥前、筑前、豐前等北九州諸國影響力的迅速衰退。
不僅如此,冷泉隆豐、杉興運、相良武任、平賀隆保、陶隆康、右田隆次(大內家庶流)、天野隆良(天野隆重之弟)、貫隆仲、黑川隆像(宗像氏男)、大田隆通、岡部隆景、岡屋隆秀、彌宜右延、藤島實直、伊佐隆光、伊佐景久、深野隆弘、蔵田教信、小幡義實等諸多大內家重臣、側近先后于大寧寺之變中殞命,使得大內家朝堂之上為之一空。
在大寧寺之變結束之后,為了避免大內家長期處于無主狀態,陶隆房就從豐后的大友家迎接了大內義隆的外甥大友晴英為大內家的新任家督,并更名為大內義長。而后,陶隆房也從大友晴英處拜領一字,改名為“陶晴賢”。
之所以陶晴賢會選擇從大友家迎來大內義長,就是為了維持家中各方勢力的均衡,避免內訌范圍進一步擴大。而且,大內義長還是大友家現任家督大友義鎮的弟弟。如此一來,大內家就可以避免與關系微妙的大友家交惡。
而且,陶晴賢也可以以此來獲得來自大友家的支持,來盡快穩定大內家治下領國,讓那些旗下國人領主們不敢輕舉妄動。
但隨著大內義隆、大內義尊父子的死于非命,大內家新任家督大內義長卻并沒有獲得大明、朝鮮兩國的認可,大內家與大明之間的勘合貿易,以及與朝鮮之間的牙符貿易也因大寧寺之變而終結。
除了陶晴賢以外,毛利家也在大寧寺之變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趁著大內家君臣內訌的大好機會,毛利元就發兵奪取了許多大內家在安藝國的領地,勢力大漲。
之后,毛利元就還趁著尼子晴久在攻略伯耆、因幡、但馬等國之際,派兵攻入了尼子家勢力范圍的備后國,奪取了不少的地盤。
但毛利家的迅速壯大引起了陶晴賢的不滿和忌憚,雙方也逐漸從盟友走向了對立。
然而,石見一國的有力國人領主吉見正賴卻并不承認大內義長這位新任大內家家督。
吉見正賴可是大內義隆的姐夫,而且素有正直清廉之名。他的嫡男吉見廣賴與大內義長一樣,也是大內義隆的外甥。
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再怎么說吉見家與大內家之間的羈絆,要比大友家要深厚的多,怎么能從大友家迎來新一任的大內家家督呢?
再加上與吉見家長期交惡的益田藤兼因站在陶隆房一方,于大寧寺之變后獲得了陶晴賢的重用,這就讓吉見正賴感到更加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