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締結貿易
得益于足利將軍家在開創室町幕府之后,就向朝鮮派遣歲遣船(每年向朝鮮派遣的船只,實際目的是為了貿易),以及朝鮮釜山地區也建有倭館(扶桑人居留區),使得外山茂右衛門、本間光重、二木與助等上杉家御用商人并不用擔心找不到前往長白山脈(白頭山)、阿林山脈(錫霍特山脈、老爺嶺)的向導、翻譯。
其實,此時的建州三衛已經是名存實亡,并演化為建州、長白山兩大部。
建州部為原建州三衛女真人,又分為六部:滿洲部,在赫圖阿拉故址周圍地帶;蘇克素滸河部,在蘇子河下游,今遼寧新賓縣木奇以西營盤以東各地,屬城有圖倫城、薩爾滸城、界藩城、馬爾敦城、安圖瓜爾佳城、兆佳城、扎喀城、赫濟格城、古勒城、沙濟城、嘉木湖寨、沾河寨等;渾河部,在今渾河中游,即撫順縣東北部,新賓湯圖以南各地,屬城有貝琿城、鵝爾渾城、甲板城、扎庫木城、棟佳城、杭佳城等;哲陳部和完顏(王家、王甲)部,均在今渾河上游,哲陳部屬城有托漠河城、巴爾達城、洞城等,完顏部首城在通化縣城(快犬茂子)西南的王家大堡附近;董鄂(棟鄂、東果)部,在今遼寧省桓仁縣渾江流域及富爾江下游地區,西北界與努爾哈赤所部相鄰,屬城有齊吉答城、翁鄂洛城、棟鄂城、雅爾古寨等。
長白山部又分為三部:鴨綠江部,在今鴨綠江上游北岸;訥殷(內陰)部,在長白山北麓;朱舍里部(珠舍里部、朱舍里路),在長白山東北麓。
野人女真也已演化為東海女真、黑龍江女真兩大部。
東海女真則又分為呼爾喀、瓦爾喀、窩集(靺鞨、勿吉)三部:呼爾喀部亦名庫爾喀、虎兒哈,主要活動于牡丹江中上游地帶。其時牡丹江稱虎兒哈江即源于此;瓦爾喀部主要分布于圖們江東北的琿春一帶;窩集部主要活動于今烏蘇里江以東至沿海地帶。
黑龍江女真又分為索倫、薩哈連(呼爾喀部之一)、使犬、使鹿四部。索倫部泛指黑龍江以北至外興安嶺間廣大地區的各個部族。有學者指出,“索倫”就是“肅慎”的對音,主要包括今鄂溫克、達斡爾兩個部族在內。薩哈連在今璦琿以南江東地帶。使犬部也稱魚皮部、黑斤部,在今依蘭縣以東,烏蘇里江(阿速江)下游一帶。使鹿部在使犬部以東,今黑龍江至庫頁島間地帶,后來西遷于大小興安嶺之間,逐漸成為今天的鄂倫春族。這些部族,雖位置有異,但都在白山黑水之間的興安嶺、鯨海(扶桑海)、庫頁島及鴨綠江、圖們江一帶,而且靠近明朝遼東邊境地域,因此成為了女真人的活動中心。
這些女真人游牧部落,各部之內都有大小首領,各占據一城。大首領數百,小首領數千。他們“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戰殺,甚且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所載)。
原本,上杉清定根據自己在后世所寫到的相關地理知識,以為只要派遣商船渡過扶桑海,就能與定居在長白山脈、阿林山脈的建州女真、東海女真下轄各個部落進行貿易,或者是以物易物。
可等到外山茂右衛門、本間光重、二木與助等家中御用商人派遣多批商船進行實地打探,以及與朝鮮人、倭館經商之人交流后才發現,上杉家只能夠與長白山女真分支之一的朱舍里部進行貿易。
因為,朱舍里部分布在朱冷河、圖們河一帶,且靠近海岸,以捕魚、放牧、打獵等維持生計。
其中,圖們河更是直通大海。早在大明草創之初,大明朝廷通過招撫女真諸部,并在圖們河兩岸設置了地方行政機構,圖們河南岸亦一度為明朝領地。然而,李氏朝鮮卻通過剿殺、驅趕女真部落,不斷向北擴張領土,于十五世紀中葉沿圖們河南岸先后設置了會寧、富寧、鐘城、穩城、慶源、慶興六個鎮,這也標志著圖們河成為大明與朝鮮兩國的界河。
至于鄰近扶桑海的東海女真瓦爾喀部、窩集部則是有著阿林山脈阻隔,且阿林山脈一帶地廣人稀,生存條件也較為惡劣。加上商隊過于深入三江平原的話,極有可能遭到其余女真諸部的劫掠,那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于是,清定就只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讓外山茂右衛門、本間光重、二木與助等家中御用商人與朱舍里部進行接觸。
此時建州女真、長白山女真下轄各個部落之中,實力最強,且與大明關系最為密切的,當屬海西女真哈達部首領王臺(萬汗)。
在王臺的執掌下,哈達部進入鼎盛時期。不單單是海西女真,就連建州女真、長白山女真等不少部落都聽命于他,使得其成為金帝國滅亡后第一位統轄大部分女真部落的領袖人物,更是擁有軍、政、法、司之全權。遼東地區的女真各部或耕或獵,一片祥和。
當然,王臺在稱雄于女真之后,就控制了貿易通道,專‘居停之利’。他充當中間商人,成為馬市貿易的壟斷者。
當時,東海女真所產的貂皮、人參、珍珠等特產品要想進入馬市交易,必須經南關至開原入廣順關交易,然后由內地商人轉運至全國各地。史載:“東珠、紫貂,天下之厚利也,利從江夷來。”王臺及所部充當了漢人和女真人的“居停之人”,從中大肆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