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在俄國說雞湯語錄那些年
第136章我在俄國說雞湯語錄那些年
關于到底要連載哪一部科幻小說,米哈伊爾基本上已經確定了下來。
首先要明確的是,連載這種偏通俗的小說,米哈伊爾更多的肯定還是想先狠狠賺一筆,《現代人》雜志的收益固然很高,但確實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對米哈伊爾來說,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他想做的事情確實還有很多。
比方說學習一下那位奧多耶夫斯基公爵做做善事,改善別人處境的同時,或許也能在這樣一個尚且需要積蓄力量的時代,為更遠的未來埋下一定的種子。
再比方說投資一些人,資助一些人,乃至于資助某些團體或者派別。
該說不說,總感覺很刑的樣子
當然,說這些就太遠了,總之在這種情況下,太超前的當然用不了,不然光是那一大堆陌生的名詞就足以讓這個時代的人一頭霧水,更別說趨之若鶩地追讀了。
寫出預言書一般的東西也談不上是什么好選擇,先不說這一舉動會不會讓后世無數的科學家精神崩潰,真來上一句“物理學不存在了”那就完蛋了,就算是真寫了,估計這一時期老法的民眾也不愛看,什么法國六周就高高舉起了白旗,而且對手還是如今稱得上一盤散沙的德意志地區。
要是有人看了氣得想一槍崩了米哈伊爾那就不好了
在這種情況下,稍稍超前一點就可以了,超前太多并非是什么好事。
而科幻小說的起源其實也是一個頗為有趣的問題,一般來說,它的直接起源就是幻想小說。
各路作家們以豐富的想象力描繪了一些超越現實卻又似乎貼近現實的世界,但在過去人們只是憑空地在想象,直到工業革命后各種各樣的技術的出現,才讓人們的有些幻想變得似乎有了一定的依據。
于是這才逐漸有了科幻小說的誕生。
與此同時,早期的科幻小說有很多其實并沒有那么硬核,很多時候它們都跟當下的時代密切相關,它們往往都是在講述一個很精彩的故事,其中的“科幻”成分,更多的還是偏向于一種風味。
當然,像這樣的科幻小說,其實才更加能被這個時代的讀者所接受,寫的過于超出常識,對于大部分讀者而言只會覺得嘰里咕嚕地寫的什么東西,更談不上熱銷了。
綜上所述,出來吧,米哈伊爾的童年經典:《八十天環游世界》!
像這部小說,無論是從思想上、故事上還是賺錢能力上,都沒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
在這部小說當中,介紹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地理知識的同時,還以強烈的正義感和人道主義精神,對各種野蠻、落后、愚昧的社會現狀進行了批判和鞭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