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軍力
重要軍力可以放在關中平原的三輔地區,軍事重鎮還是讓有地形優勢的城關去執行的好。
讓沒有地形優勢的地區成為軍事重鎮,那都是實在沒有辦法的事情,比如現在的長安,還有河南道的洛陽,徐州,濟南等等。
這些都是以后建立城市群的好地方。
長安不適合去做軍事重鎮,但是既然城池都這么建造好了,那就沒辦法了,繼續這么樣吧。
一座軍城是沒辦法發展經濟的,所以長安也會失去經濟中心的能力。
在李恪的心里,長安在未來只會成為廟堂中心,是整個天下一切命令的心臟。
李恪拿著果子釀,慢慢悠悠的喝完,心里慢慢想著他的經濟建造計劃。
在李恪心里,他未來,想在關中建設兩座城池,一座是經濟中心,他打算就建立在渭河河岸,離長安不遠的渭河河岸。
然后就是工業中心,這個工業中心,以后最起碼是未來四百年之內的工業中心,就建立在渭河的下游,和黃河交匯處那里。
工業中心的建造,難免是免不了污染,所以李恪想著把他建在下游位置比較好。
而且那地方還靠近河東道,以后水運也方面。
在李恪的設想里,他打算花費十年的時間去設立這座工業城市,在規劃之初,就把它規劃成擁有百萬人居住的超大型工業城市,工業區,居住區一定要整齊劃一,街道也要十分寬闊。
其中主干道,得有五十步步寬,也就是七十多寬,枝干道也得有四十步寬,也就是五十多米將近六十米,次一級的在三十多米。
之所以要修建這么寬闊的道路,是為了以后運送大型器械的便利,還有就是發生工業危害時,可以更好的逃命,不會因為街上的馬車,蒸汽車之類的車道而堵塞交通。
整個城市不設立城墻,可以無限制外建。
其中經濟城市也不設立城墻,無限外建。
這兩種大城市的建立,如果想要形成,單是李恪政策上的實行是行不通的,還得需要大量的剩余生產力以及人才。
要想擁有大量的剩余生產力,首先就得解決糧食問題,一但精耕細作完成,以前五十畝產量不到百石,形成之后十畝,二十畝產量二百,四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