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大秦姓名改制令
“原來如此,我本不想去太原趟這趟渾水,現(xiàn)在看來在這太原一行還是有價值的,我下個月就啟程!”
“不可,其他三位公子早就啟程了,只有殿下至今還沒有啟程,陛下為此已經(jīng)非常生氣了,殿下,最好這幾天趕快就走,不然的話只會喪失機會。”
胡亥聽著點點頭,這段時間他一直拖著不肯去太原,現(xiàn)在聽了李斯的話,覺得這也是個機會,頓時心里也沒那么抵觸了。
秦始皇三年的二月,最后一位公子胡亥,也到太原去上任了。
然而,秦始皇并沒有為兒子的突然覺醒而高興太久,一件煩心事又降臨了過來。
大家還記得之前說過的那件大家族械斗的事情嗎?
通過這件事,秦始皇意識到了,雖然秦朝已經(jīng)一統(tǒng)天下,秦始皇本人更是處于至尊的地位,但在民間那些農(nóng)民可并不認同秦始皇。
反而是大家族在鄉(xiāng)間特別有勢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秦始皇決定先通過一步步的手段來瓦解這些鄉(xiāng)下大家族的勢力,將皇權下鄉(xiāng)貫徹到底。
這就有了苗字必稱令。
當然這個不過是日本的叫法而已,在大秦這一套法令叫做《大秦姓名改制令》。
之所以秦始皇會選擇在姓名上面做手腳,其實也是為了瓦解大家族的勢力,從春秋戰(zhàn)國到現(xiàn)在為止,其實民間的很多人都沒有姓氏,只有一個名字。
早在100多年前,商鞅改革的時候就確定了凡秦國境內(nèi)的人,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姓氏和名字,為的就是將原本專屬于貴族的姓氏下放給每一個平民。
這個效果無疑是顯著的,對于秦朝的戶籍管理和田地制度的改革都有相當深遠的意義。
但是整個改革的過程卻持續(xù)了100多年,一直到秦莊襄王的時候,才將每一戶人都納入了戶籍管理之中。
如今,秦國已經(jīng)一統(tǒng)天下,必然要將這一步貫徹到每一個國家之中。
但是六國的土地和人加起來明顯是要比秦國多得多,所以遇到的阻力也比當年的商鞅遇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