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驛站
秦始皇是天朝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同時也是天朝歷史上屈指可數的權力欲望最高的皇帝之一。
以前的周天子,雖說也是大權獨攬,但對于周邊地方還給予一定的自主權,更往前的商代末君紂王也是如此。
因為天朝的地圖面積太大了,還處于奴隸制的天朝王朝根本無法全盤掌握,只能通過給地方放權來維持統治。
但是秦始皇不一樣,無論再大的版圖,他都像一個人管理,不想把這份多余的權利分給任何人。
但這么一想,可苦了那些地方關以及朝堂上的官員,很多時候在生產力不達標的情況下,就使用更加先進的制度,其實是一種壞事。
王綰就深有體會,每天公案上那推積如山的地方文件都壓得他苦不堪言,想想在自己之前的呂不韋,可就沒這么累了。
那最近是哪里出了問題呢?王綰經過思考,認為這是中央制度出了問題了。
中央如果抓全力抓的太緊的話,會對日常辦事效率形成一定的擠壓,繼而影響全國的行政效率。
就好比上個月發生的淮海水災,咸陽城足足用了一個多月才知道這件事情,而當年在楚國治下的時候,一個月的時間都夠他們把水在平定的了。
朝廷在全國各地設立郡縣的做法,雖然有力地掌握了全局,但同時也拖累了辦事效率。
所以他提出分封諸國的構想,在他的構想之中,反正這些人都是皇帝的兒子,難道還能跟老子作對不成?
至于幾代人之后,只要中央持續保持著強大的權威,那就不會發生春秋戰國一樣禮崩樂壞的事情了。
不過王丞相的想法很快就被李斯給反對了,理由還是上回那一套。
他還是拿出了周天子的例子。說現在雖然能掌控得住,但是幾代人之后,一旦中央帥威,卻無法掌握全局。
但是對于王綰提出的辦事效率的問題,即便是李斯,也沒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地下等諸位公子就封之后,令行禁止,隨叫隨行,這樣豈不是更好,將不會再有延誤國策軍機的事情發生。”
這最后一句話聽得秦始皇沉默不語,自己這段時間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和北方匈奴的打仗,軍機稍縱即逝,自己耽誤不起。
比如現在每天來往于北方和咸陽城的戰馬光,中間類似的就有好幾匹,至于累死在北方的信使。那就是更加不計其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