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黃山
晨光初綻時,吳必丘已在黃山腳下。蘇青璃昨日贈他的青竹劍匣斜挎在身后,劍柄上"青冥"二字在薄霧中若隱若現(xiàn)。他登上云梯,山道兩旁的奇松在晨露中舒展枝椏,第三只眼忽覺灼熱,視野里竟浮現(xiàn)出遒勁的墨跡——石壁上不知何時顯現(xiàn)出李白的《黃山吟》:"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天眼辨文,心印山川。"蘇青璃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她素手輕揚,石壁上的詩句化作金粉飄散,凝成一只振翅欲飛的青鸞,"這是詩仙留在人間的文脈,唯有心懷詩魂者得見。"
吳必丘正欲細看,忽聽天際傳來清越鶴鳴。抬頭望去,九只白鶴自云海中俯沖而下,為首仙鶴的脖頸處系著朱紅色絲絳,末端綴著枚溫潤的玉玨。
"是守山仙鶴。"蘇青璃指尖輕點玉玨,其上浮現(xiàn)"蓮花峰"三字,"它引我們前去,定有仙緣。"
二人御劍隨鶴而行,穿過西海大峽谷的層疊云霧,落在蓮花峰頂。峰頂石臺中央嵌著方青玉硯臺,硯池內(nèi)蓄滿清冽山泉,硯旁散落著幾支半干的狼毫筆。
吳必丘拾起筆桿,筆鋒處竟沾著未干的墨,第三只眼驟然刺痛——他看見石臺前站著個峨冠博帶的文士,正在揮毫潑墨。那人轉(zhuǎn)過身來,眉目間與黃山石刻中的李白畫像分毫不差,手中宣紙上的《黃山吟》尚未寫完,最后一句"丹砂作頂耀天門"的"耀"字忽明忽暗。
"詩魂未定,仙鶴尋補。"文士虛影將筆遞向吳必丘,"三百年來,多少才子欲續(xù)此篇,卻無人能承詩仙氣韻。"
吳必丘握住筆桿,指尖傳來溫?zé)岬挠|感。他望向遠處天都峰直插云霄的奇景,腦海中浮現(xiàn)出西湖龍宮補全《水龍吟》時的詩句流轉(zhuǎn),筆鋒蘸墨,一氣呵成寫下"耀"字。霎時間,整篇詩作化作金光沒入硯臺,仙鶴長鳴聲中,硯臺邊緣浮現(xiàn)出九道龍紋。
"這是墨玉天硯,集天下文脈而成。"蘇青璃撫過硯臺,"詩仙當年以心血養(yǎng)硯,如今硯中墨魂認你為主。"
話音未落,硯臺突然劇烈震顫。吳必丘的第三只眼迸出紫光,視野穿透硯臺——他看見無數(shù)書生在科場揮毫,看見墨客在陋室中秉燭夜讀,看見戰(zhàn)場的烽火中仍有文士在斷壁殘垣上刻詩。紫光流轉(zhuǎn)間,這些景象化作星點融入他的天眼,視野中頓時清明許多。
"天眼二階,可觀文心。"蘇青璃眼中閃過驚詫,"常人需修習(xí)十年方能達此境界,你竟能以詩魂破境。"
仙鶴群突然振翅高飛,引二人來到蓮花峰后山的洞窟前。洞窟石壁上刻滿《道德經(jīng)》經(jīng)文,中央石臺上供奉著尊青玉雕琢的三目神像,神像第三只眼鑲嵌的赤色寶石正與吳必丘的天眼隱隱呼應(yīng)。
"三目開天,文心載道。"蘇青璃指尖劃過經(jīng)文,"這是上古文圣的傳承之地,唯有三目者能入。"
吳必丘正欲上前,洞窟深處突然傳來瓷器碎裂聲。他快步踏入,卻見石室中央散落著幾片破碎的青瓷,瓷片拼湊處依稀可見"太清"二字。石室角落蜷縮著個白發(fā)老者,手中攥著半截斷裂的瓷瓶,瓶中殘留的藥液泛著詭異的紫光。
"老先生,您沒事吧?"吳必丘蹲下身,老者渾濁的眼中突然迸出精光:"藥...藥被搶走了!那賊人盜走太清仙露,定會釀成大禍!"
蘇青璃拾起瓷片,嗅了嗅殘留的藥液:"這是蜀山秘制的太清仙露,專克妖邪穢氣。老先生可知盜藥者何人?"
老者劇烈咳嗽起來,吳必丘扶他坐下時,第三只眼突然捕捉到石壁縫隙中一閃而過的青光。他扒開石縫,取出一枚青銅令牌,背面刻著"峨眉"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