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百家沉寂,兵家大世
擔心歸擔心,談,還是要談的。
蔡邕換了路線,在最緊張的時刻還到這村落一行,甚至住了好些日子,就為了等到林遠,自然不會見一面就走。
林遠也想跟這位飽學之士聊聊,了解了解當下的格局。
當然,他更想了解的是煞氣的修煉手段,不過蔡邕明顯不會,而這位大儒身邊的護衛,一個個的都跟死人臉似的,一句話也不說。
看在蔡邕的面子上,他也沒有太強求。
與蔡邕的聊天很順利,這位大儒對于世界的理解,有著屬于儒門學士的特點,憂國憂民,卻又講究董仲舒的三綱。
即: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君臣之間已經沒有孔孟那種相互尊重的關系,而是單方面要臣為君做犧牲,強調臣對君要“委身致命”,“善皆歸君,惡皆歸于臣”。
這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代價。
蔡邕身為當世主流大儒,自然也是學的這條路子,林遠不置可否,這些也跟他沒什么關系。
他只在意一點,“儒家應該也有自己的武學體系吧?”
蔡邕神情微怔,似乎沒想到林遠會突然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來。
剛才在與林遠的閑聊中,他已經見識了林遠的知識之淵博,那是幾乎天下地下,近乎于無所不知的狀態。
沒錯,就是無所不知。
蔡邕提出的所有疑惑,在林遠這里都得到了解答,盡管有些答案與他的理念有些不符,但卻一時間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這也恰恰證明了,林遠的道理,有著相當的底蘊去支撐。
更重要的是,他發現林遠所學,完全不是道門一家之學,還有著許多各家各派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