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圣人降世,明元宋唐
“朕德不類,不能上全三光之明,下遂群生……乃正月辛未,有流星見于營室,太史占厥名曰彗,災孰大焉。天道不遠,譴告匪虛,萬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痛自刻責,豈聲利未遠而讒諛乘間歟?舉措未公而賢否雜進歟?賞罰失當而真偽無別歟?抑牧守非良而獄犴多興歟?封人弛備而暴客肆志歟?道殣相望而流離無歸歟?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知,謫見上帝,象甚著明。爰避正殿,減常膳,以示側身修行之意。”
臨安府,深宮之內,勤政殿。
身著龍袍的中年男子,正死死的盯著眼前這一份罪己詔,眼眶通紅。
他,是南宋第五帝,宋昀,一個本只是窮苦家孩子,卻被莫名其妙找上門來繼承皇位的幸運兒(倒霉蛋)?
殿內,跪著幾名身著紫袍的大臣,目光灼灼的盯著他。
罷了,罷了。
趙昀閉上眼睛,聲音中滿是疲憊之色,“罪己詔已擬好,用璽,明發天下。”
“陛下英明!”
一陣歌功訟德之聲響起,在趙昀耳中卻是那般刺耳。
想他出生貧寒,十六歲時被宰相史彌遠尋到宮中,成為南宋第四帝寧宗趙擴的養子。
十九歲時,寧宗駕崩,彌遠聯同楊皇后假傳寧宗遺詔,廢太子趙竑為濟王,立他為新帝。
其后宰相史彌遠專權,讓趙昀做了整整九年的傀儡皇帝。
為迷惑史彌遠,這九年間,趙昀故作沉迷聲色、專研理學,直到史彌遠死后,他才正式掌權、親政!
親政之后,他意氣風華,立志做一個中興之主,改元端平,并推出了整頓財政、澄清吏治等措施,被后世之人稱為“端平更化”。
一時間,偏居一隅的南宋大有中興之相,民心所向。
時至蒙使前來,游說聯蒙滅金一事,并承諾亡金之后,蒙軍北撤,讓河南歸于南宋一朝。
趙昀大喜,未能顧及唇亡齒寒之理,與蒙聯合發兵,亡金于野。
金亡以后,蒙軍北撤,河南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