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大阪,烈火焚城
在消滅了大阪城的豐臣政權后,德川家族察覺到大阪地區在軍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性。
于是,德川幕府重建了大阪城堡,以作為幕府在倭國西部的防御基地。并在大阪城堡派駐了約一千名武士軍隊,以確保幕府的利益。
大阪城作為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其城郭與城下町的周長也達到了七點八公里,與江戶城的初期規模相當。
除此之外,大坂城代的職能也遠及整個關西地區,如對關西大名的監視,手握關西緊急時的軍事指揮權及訴訟裁斷權。
大坂城代和京都所司代多由老中就任,役高有一萬石,通常由五至十萬石領地的譜代大名中選任。
大阪的地理位置優越,位于大阪灣,西經明石海峽通瀨戶內海,南經紀淡海峽與紀伊水道通太平洋。
但作為沿海的港口城市,海防薄弱,也是大阪的弱點所在。
岸上的寥寥幾座炮臺還冒著青煙,大批明軍已經在艦炮的掩護下登陸,結成數隊戰陣,向大阪城攻擊前進。
大阪城四周建有護城河,城外圍的第一道護城河,日本通常叫“外堀”。高大的石墻上有大手門、多門櫓等數棟重要的建筑物。
高達十三米的天守臺上矗立著高近四十米的天守閣,大阪城代青山宗俊站在這最高的建筑上,臉色陰沉地望著城外壓上來的明軍。
下關慘敗的消息,他收到沒幾天。萬萬沒有想到,明軍竟然海路攻襲,這么快就兵臨城下。
盡管大阪城的一千倭兵沒有調動,但攻過來的明軍兵力雄厚,相差懸殊,他除了倚城死守,再無他法。
只希望能夠堅守一兩天,或者兩三天,等到周圍的援軍趕到,他才有一線生機。
“動員城內的青壯,發放武器,全部上城協防。”青山宗俊知道一千人馬肯定不夠,只能發動城中的倭人。
身旁的武士躬身領命,轉身而去。
大阪城的城墻是用巨石砌筑,護城河寬度達到了七十至九十米。
大量巨石堆砌的石垣,最高處有二十米高,據說所用的石頭達到了一百多萬塊。
這在倭國,已經是非常堅固高大的城防,大阪城也有固若金湯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