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擴張不止,雄心
歷史上沒有朝廷的大力推動,下南洋、闖關東、走西口也會成為人們的求生選擇。
就是自發的行動,也使南洋華人的數量占到了三四成,有的地方更是占絕大多數。
如今,朝廷既有鼓勵生育,推動移民的政策,更有強大的軍力作為保障。
再加上對當地土著的打壓,華人占人口多數,不過時間問題。
至少,黃立認為自己還能活四五十年。在有生之年,完全能看到這樣令人放心的結果。
楊生芳雖然也耐下心來,但卻并不意味著固步自封,就保持登嘉府的現狀。
目前,向南是柔佛王國,經過葡萄牙、荷蘭的侵略,又與蘇門答臘的亞齊蘇丹國長年戰爭,國勢一蹶不振。
不僅如此,明軍搶占淡馬錫,駐防海陸軍,便與登嘉府對柔佛王國形成了夾擊之勢。
登嘉府往北是北大年蘇丹國,作為當時馬來半島的商貿繁盛之地,商賈云集,堪稱大都會。
中國、荷蘭、倭國、葡萄牙、英國等國商人,很多都聚集到北大年蘇丹國進行貿易。
北大年蘇丹國的不利之處在于被暹羅和登嘉府夾在中間,且軍事力量孱弱。
現在,楊生芳已經有了發動戰爭的計劃。首選目標是北大年,他看中的是北大年的財富。
柔佛當然也有令人垂涎的金銀錢財,這也是封建社會都具有的現象。
不管國家和百姓如何,封建帝王的累世之積,都是相當巨額的財富。
之所以向北進擊,主要是考慮到暹羅也有吞并北大年的野心。
當時的北大年蘇丹國,包括了后世泰國的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府和那拉提瓦府。
其實,北大年蘇丹國的人口多是馬來人,與暹羅沒有向心力。一百多年后,被暹羅吞并,可在后世,分離主義傾向依然明顯。
黃立不想與暹羅發生戰爭,也沒有吞并的意思。但北大年蘇丹國這塊肥肉,卻不能讓給暹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