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科技是長盛之源
所以,加工槍膛的鏜床已經成了兵工廠的主要加工機械,用水輪就能夠驅動。
可如果是炮膛,中小型的還好,重型大型的,現在的水力鏜床就有些難以勝任了。
但汽缸也不需要很大,主要是實驗性質的,要作為動力源的話,也不是驅動火車輪船的那種。
用鏜床能制造出汽缸的話,自然是比現在手工打造的簡陋汽缸,和活塞的契合度不夠,還時常漏氣要好上很多倍。
而且,這是必須的階段。要制造工業蒸汽機,對汽缸的要求更高,不僅是密合度,還有堅固度。
其實,黃立更重視鏜床和機床的制造和發展,對于軍工生產的作用更大。
線膛炮是明軍的下一代武器裝備,只能用鋼炮,青銅的質軟,打不了多少炮,膛線便磨損得厲害。
鋼炮要堅固耐用,還要有加工的精度,鏜制炮膛就比鑄造的火炮要優越而高級。
線膛炮無論精準度,還是射程,都要大大強于滑膛炮,將使明軍的戰力再提高一個檔次,或者說再超越上百年。
當然,黃立知道這也不用太著急。不斷地研究,不斷地實驗,有這個過程,也能培養出一批相關人才。
關于軍工,黃立一直予以極大的關注,也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
從雷汞到硝化棉,再到硝化甘油,現在都已經能制造出來。但要大規模的量產,還需要工藝和相關機械的提升和完善。
還有金屬的冶煉和加工,軋制、沖壓、拉伸等等,也都需要機械設備來完成,即便是手工,也要有土機床。
雷汞和火帽的發明,幾乎已經掃平了后裝槍的最大障礙。
世界上第一款后裝槍使用的是紙殼定裝彈,從槍尾部裝填,利用長長的撞針擊打定裝彈中的底火,又名擊針槍。
至于后拉槍機,以及手動彈簧式蓄力撞針。
雖然被稱為革命性的發明和改造,但也只是思維上的閃光,在制造工藝上并沒有超越現在的火槍太多。
也就是說,全力攻關的話,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年,后裝單發步槍問世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