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北方攻略,荷蘭東印度公司
下面的官員將領,包括黨守素和馬寶等人在內,都有將皇帝視為神明的傾向。
但黃立卻有自知之明,歷史已經改變,他對蒙古諸部,以及這個汗國那個汗國卻都缺乏了解。
到底該如何施展手段,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戰果,他也不能確定。
可這不要緊,還有國安部呢,綜合搜集來的情報,靈活處置,總能收到些效果,比明軍一路莽過去要好。
畢竟,青藏和西域,都是固有的領土。明軍出戰,不僅是要打敗敵人,更要收復地方,長久統治。
而黃立卻不是歷史專業的,具體的事件和時間記不清楚,也只能根據各方情報,再結合后世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
……………..
大地圖就鋪在偏殿的桌案上,黃立已經駐足良久,時而皺眉,時而摸著下巴,思索著,琢磨著。
后世的華夏版圖還差了很多,收復青藏和西域后,再加上漠南蒙古,才符合他的記憶。
當然,這并不是能夠滿足的終點。什么公雞,什么海棠葉,相對于即將數億人口的大明帝國,都顯得太過狹小。
沙俄割走的大片土地,他不僅要全部拿回來,還要增加更多。
而所謂的生存空間,不僅是當代,還要想到百年、數百年之后。
領土沒有多余的,只要是能搶過來,并且占得住。
所謂天授弗取,反受其咎。上天賜予的機會若不抓住,并加以利用,反倒會遭受禍害。
這是時代的特點,也是現在的世界大勢。在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下,爭搶和掠奪是發展的主流。
你不去爭不去搶,國家的發展就要遲滯,甚至是落后。至少,沒有搶掠來的土地和財富,發展速度肯定趕不上那些殖民國家。
生存空間和資源,是一個國家能夠長盛不衰的兩大因素。
黃立更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掠奪也就更有目的,性價比更高。征服孟加拉就是明證,一下子就給大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