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海軍還不夠強
其實,黃立是否坐鎮南京,對于這兩處作戰,并沒有太過實際的作用。
但黃立知道,這不僅關系到自己是否心安,還關系到前線將士的心理。
“萬歲在南京等著我們勝利的消息”和“萬歲已經遷都北上”有著大不相同的意味。
除了這兩個因素,南方還有些工作沒有完成。黃立不想留下尾巴,爭取都處理好再放心北上。
因為南北差異,也因為通訊速度等關系,大明朝廷在明末的南北統治上,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在北方災害連連,民不聊生之際,南方卻受災甚輕,完全有能力支援北方。就算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緩解困難卻是能做到的。
實際上,北方災害頻繁且持續,老百姓卻還要背著沉重的賦稅。而江南呢,情況要好得很多,但朝廷卻收不上賦稅財糧。
不是沒有,而是握在士紳地主手中不上繳。
江南的財力和資源不能充分為國所用,根緣就在于士紳地主的坐大,也是朝廷統治力的衰弱。
現在,經過戰亂,士紳地主不說被全部掃滅,在新朝也沒什么勢力,都乖得象孫子。
宗族惡勢力也正在掃蕩,面對著全副武裝的軍隊,也沒有敢炸翅作亂的。都盡快地整改,唯恐被官府定罪,少不得一個流放之刑。
黃立盯著工作的進展,一定要趁此機會,改變皇權不下鄉的傳統,將政權深入到基層民間。
如此一來,官吏的數量便會大增,俸祿開支增加不少。但從長遠看,由士紳地主把持,他們就是無私奉獻啦?
如果細算的話,支出比收入還是要少。只不過,錢糧是流入了國庫,而不是士紳地主的口袋。
而且,政策已經確定,不會再有對士紳的優免。同平民百姓一樣,他們也要交納賦稅,也要負擔朝廷的徭役。
徭役其實是沒有的,但類似于一條鞭法,折算銀錢,加到了賦稅里。
貨幣稅取代實物稅,是歷史的進步,也少了能壓榨剝削的中間環節,以及官吏貪腐的渠道。
北方明年也會開始實行,為了照顧南北差異,除了糧食保護價外,交納賦稅的時間延后半年,給百姓們留出足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