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科技改變生活
中午小憩了一會兒,張煌言洗了把臉,恢復了頭腦的清醒,又坐下來,處理起公務。
比剛到北方時,現在的工作已經不是那么繁重。按照既定的模式運作,各項工作都在有序地鋪開。
北方的重建恢復看似千頭萬緒,但只要抓住其中的重點,社會安定便是輕而易舉。
這個重點便是糧食,“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在此時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只要吃飽肚皮,老百姓就不會鬧事。只要與韃虜的殘苛有區別,老百姓還會感恩戴德。
朝廷動員了幾乎全部力量,通過內河和海運,向北方運輸了大批的糧食,使得北方百姓能夠不餓肚子,甚至還有余糧囤積起來。
“各地最好能夠囤積兩三個月的存糧,運河封凍,臺風季的影響,也就不必再擔心了。”
張煌言閱看著各地的上報數據,稍放寬心。盡管還沒達到目標,但也頗見成效。
糧食是不缺的,只是運力的考驗。陸路運輸耗費太大,從南向北運糧,全部是水運。
等到冬季,內河航運必然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是停航停運,比如運河。
海運當然能夠持續,可從沿海再到內地,也難以避免地要進行陸運,耗費增大也是必然的。
所以,朝廷才會利用這數月時間,全力地向北方搶運糧食物資,爭取存糧能支撐到明年內河航運恢復。
一邊在搶運物資,一邊也在減少北方人口,以達到節省糧食的目的。
甘陜豫晉四省百姓,在分流遷入四川;遼東戰事結束,也將有大量軍隊南返就糧。
“可惜,邊患還是存在,需要駐防大批的軍隊,至少要二十萬吧!”張煌言不是很清楚,軍方那邊也沒有確定,在等著遼東的結果。
張煌言將文件放下,又拿過順天府的報告。
各地都在實施以工代賑的政策,修建各種官用和民用的基礎設施,張煌言眼見的則是京城的日新月異。
從長遠看,以工代賑節省了大量資金,是官府得利。因為,如果是正常年景,招募百姓可就不是現在這么低的工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