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南北差異
李岳處理完這件公務,又提筆給劉享寫了書信。
既然要軍屯,自然是越多越好。金州現在的兵力不多,雖然有一批綠營俘虜運到,但還稍嫌不足。
所以,李岳要劉享把綠營俘虜全部運來,在金州邊訓練邊勞作,爭取在展開軍事行動前,把春耕工作做好。
而且,駐防膠東的人馬也用不著那么多了,再調一鎮或兩鎮,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水師一部在北直隸近海游弋,炮轟了塘沽口,在山海關老龍頭也打卡露面兒,甚至還在秦皇島附近進行了試探性的登陸,有力地牽制了京畿的清軍。
而京畿清軍難以調動,山東清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反攻膠東,只能堅守青州,還怕膠東明軍西進呢!
整個戰局已經是明軍有利,但決定性的勝利還未出現。南陽大捷,也只是在勝負的天平上投下了重重的籌碼。
現在還處于勝利的累加,離滿清的大崩盤已經不遠。由此產生的變化,卻是可以進行樂觀的推演。
在李岳所處戰場的角度,以及所接收情報的廣度,可能還只能考慮到局部,也就是遼東戰局。
目前的全部精力,都在準備遼西的登陸作戰。在他看來,這是足以動搖韃虜的決定性一招。
即便寧遠的清軍增兵到一萬,對最終的結果,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根據皇帝的建議,李岳等人又經過分析研究,水師進行了偵察勘測,已經確定了在葫蘆島登陸,占領塔山,切斷韃虜退路的作戰計劃。
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只等合適的時機。而從戰局上看,已經為之不遠。
…………….
犁鏵在黑土地上劃開一道道波浪,不斷地向前延伸,有如人生的路,也象人們滿懷的希望奔向遠方。
趙老貴穩穩地把著犁把,滿臉笑容地囑咐著前方牽馬拉犁的士兵,“軍爺,不用走得太急。這馬呀,跟牛不一樣……”
中國古代通常是用牛耕地,這與歐洲不同。相比較來說,馬耕地的速度更快一些。
但從購買的價格,以及飼喂、照顧等綜合因素來分析,使用耕牛的成本更低,更容易讓百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