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滿清的掙扎
京師。
雖然清廷也要營造出喜慶的氣氛,要各家商鋪,甚至是城中宅府和居民,要張燈結彩。
但看人們的臉色,隨處可見的乞丐,再怎么粉飾,也是徒勞。
清廷也沒有辦法,收買人心需要錢糧,他們卻是拿不出來。窘迫的財政,連供養軍隊都捉襟見肘,需要精打細算呢!
而到現在,清廷還不明白,與新興大明的差距已經難以彌補,甚至會越拉越大。
不僅僅是地域,以及武器裝備上的劣勢,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識上的巨大差別。
在經營手段和思維意識,乃至長遠眼光上,一群落后數百年的韃虜,怎么和黃立相比?
意識不到這個關鍵,韃虜從上到下也就根本不明白,與明軍的抗衡是徒勞的。只要黃立不出意外,他們已經沒有了生路。
隨著明軍北伐趨勢的越來越明顯,北方形勢也越來越緊張,寄希望于明軍內亂也越來越渺茫。
朝堂上,康小三緊繃著臉,掃視著下面的大臣,胸中有不甘的怨忿,更有壓抑不住的怒火。
年前,鰲拜已經開始遷徙旗民,鬧得怨氣升騰。康小三對此強力反對,但他還沒有親政,反對的聲音被無視。
“過完年,朕就能效父皇之例親政,從而力挽狂瀾,扭轉頹勢,再次興兵江南,重復大清之兵威。”
康小三暗自咬牙,目光掃過立在下面,不拿正眼瞅他的權臣鰲拜。
沒錯,鰲拜在他心中的定義已經明確。但權臣和亂臣,還是有些聯系,康小三并不敢往最壞的地方想。
索尼病情加重,但還在硬撐。并且暗中向皇帝、太后通氣,過完年便會上奏,請皇帝親政。
這無疑又給了康小三不小的信心,他自信在親政之后,便能一掃頹勢,重振大清國威,再與南方的偽明政權抗爭。
人就是這樣,總覺得自己比誰都行。等到他能發號施令,才會明白知易行難,自己并沒有扭轉乾坤的本事兒。
但到那時候,人們可能又會找到借口,什么生不逢時,什么命運多舛,什么臣子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