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優勢在我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有很多人在歷史長河中被洗白,或是斑斑劣跡被遺忘。
皇商八大家便是其中一之,對于后世的遺忘,黃立并不感到意外。
所謂的遲來的正義,黃立覺得不過是心理安慰罷了。只要他有能力,現在就要讓人們知道惡有惡報,報應不爽。
殺人放火金腰帶,鋪橋修路無尸骸。黃立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絕對不允許再出現這樣的咄咄怪事。
雖然不可能盡善盡美,但黃立盡了全力。
說問心無愧也好,自欺欺人也罷。至少,在光復神州,振興華夏的功績上,黃立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
隨著冬季的來臨,在南京感覺得還不是那么明顯。但對于青島和遼東的布置,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
冬季將是遼東休戰的時期,但誰知道韃虜會不會以為適應寒冷氣候,再對遼東明軍展開進攻?
有備無患,是黃立的原則。數萬人馬在遼東,自然要保證萬無一失。打敗仗是不太可能,可后勤保障,卻是萬不可少,重中之重。
這一個冬天相當重要,將士們有適應寒冷的時間,金州也將打造成堅固堡壘。又有不凍港旅順,還可以打造內河船只,準備明年水陸并進,進取遼沈。
至于青島,要塞將繼續擴大,并增派兩鎮人馬,囤積大量糧草物資。既保證隨時能夠支援遼東,又能在江淮進攻時,起到策應作用。
從清廷得到的最新消息,黃立知道進軍遼東的目的基本上是達到了。
一是從北方調動了兩萬人馬,使得韃虜的兵力減少,有利于明年的北伐。
要知道,清廷為了支應這數十萬大軍,已經是財政緊張、錢糧不敷,想擴軍也是力不能及。
清廷不僅向遼東增兵,還有了移民的風聲。顯然,他們也對守住北方信心不足,唯恐形勢危急時,倉促間撤回關外有些來不及。
這其實是黃立最希望達到的目的,只要清廷開始行動,人心混亂就不可避免。連滿人都有逃回老家的準備,那些綠營漢軍又豈肯再賣命?
在黃立看來,清廷作出哪種選擇,已經是頹勢盡顯,都對大明有利。
硬挺著不撤,黃立就會加強海路大軍的實力,在韃虜出關的通路上,展開大的行動,予以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