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籌款擴軍
看到幾位閣臣皺眉,黃立也有些無奈,輕輕捏了下眉心,開口說道:“這樣吧,先定出一個章程,就叫征求意見稿,給各商會和民爵一個提建議的機會。”
要大臣們和商賈坐在一起討論研究,大臣們覺得不舒服,商人估計也放不開。黃立退而求其次,算是方便了兩方。
直到現在,當然時間也不長,商會和民爵也離黃立的期望甚遠,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沒辦法,參政議政、反應民聲的觀念,并沒有被那些還有自卑心理的商賈們所接受。盡管黃立在頒授民爵時,曾經有過明文的規定。
但黃立相信預售商鋪和邊貿肯定是會得到商賈歡迎的,也能夠籌集大量的資金,來實施他的計劃。
畢竟,光復區的商人在新朝新政的扶持下,可謂是獲利豐厚。北方那么大的市場,他們不可能不去搶占。
小朝會結束,黃立才放松下來。雖然有不如意的地方,但也不能求全責備。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光復之后的恢復和發展,還是相當喜人的。
在籌錢創收方面,黃立的思路開闊,也投入了部分精力。隨著北伐日期的臨近,他又要全部轉向軍事。
“一年的準備,能到達這個程度,已經令人欣慰了。光復北方,大明帝國才算真正的中興。解放北方上千萬的漢人,使他們盡早地脫離韃虜的殘苛統治。”
黃立起身,走去偏殿,那里已經有了一個大沙盤。上面插著小旗子,顯示著戰場的敵我兵力和攻守狀態。
雖然山川河流遠稱不上準確,但相比平面地圖,還是要立體直觀不少。
黃立已經下旨,命令陳上川率艦隊在明年開春前趕到崇明待命。大量的糧草物資也屯集崇明,準備向北方運輸。
運河是清軍重點防范的,并沉船下石,堵塞了相當長的河段。黃立并不準備動用人力物力清理,基本上要靠海上運輸解決后勤問題。
從崇明到山東,甚至到北直隸,已經有現成的海路航線,在元朝時便有海運漕糧的歷史。
運河恢復與否,對黃立來說,并不算太重要。從長遠來看,黃河奪淮入海導致了災害頻仍,回歸故道才是正解。
而治理黃河,就要摒棄保運河的思路。否則,永遠是治標不治本,禍患是在不斷累積。
所以,此次北伐,運河能通則通,但黃立卻不把糧彈物資的運輸,押在運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