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預售籌資
遼東戰局雖然是黃立極為關心的,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絕不會遙控指揮。
盡管不在指揮上指手劃腳,但準備工作卻一點也不落下,甚至還是攪盡腦汁地推出各種政策,改善財政狀況,為國戰提供更多的資金。
“光復債券還在繼續發行,但已經過了熱潮,朕也不想強制,那便換一個辦法作為激勵。”
黃立的聲音在殿內回蕩,內閣眾臣都恭謹地聽著,知道皇帝恐怕對財政情況不滿,或者是北伐在即,需要更多的錢糧來支撐。
“北方光復,大城重鎮之中,肯定會有很多商鋪地產將成為國家所有。朕要發出旨意,對這些不動產提前進行拍賣。”
“除了商鋪地產,還有對蒙古諸部交易的特許證,也要提前發賣。口外貿易,利潤豐厚,肯定會有很大的誘惑力。”
黃立知道期房、期權,雖然不是很準確,但他現在搞的這些,確實是受到了啟發。
光復債券雖有利息,但對于商賈來說,并不算豐厚。
之所以大量購買,不過是向朝廷表忠心,討好皇帝,以便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以及在商貿上得到些便利的特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以利誘之,是最好的手段。
光復江南,沒收敵產,其中就有各大城市的不少商鋪地產,全部由官府拍賣,變成了真金白銀。
也就是說,現在推出的預售政策,有可以參考的數據。至少,不會讓朝廷損失太大。
因為,既然是預售,還有激勵作用,肯定是低一些的價格。比如八折、七折,或是在拍賣中給予其它的優惠。
“諸位愛卿可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確定一個標準價,再優惠三成,以七折的價格預售。嗯,六折也可以。”
“并且,要告知那些認購者,明年我軍便要大舉北伐,爭取在一兩年內光復中華。如此一來,他們心里有底,認購會更加踴躍。”
如果是沒有期限的優惠,那拖一年就損失一年。商人精明,自然會考慮到這一點。
所以,黃立想得已經比較周到,但具體的細節和章程,還是要大臣們商議,再加以確定。
毛壽登躬身奏道:“啟奏萬歲,微臣以為七折較為合適。六折的話,有些偏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