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南京、上海、廣州、福州、武昌、長沙、重慶,中央銀行暫時只在這七地開了分行,除正常的存貸外,還推出了異地匯兌的業務。
雖然明朝時已經有了錢莊,也并未成氣候。此番朝廷出手,在信譽上就比私人錢莊要強上許多。
何況,異地匯兌確實方便,不用再車拉船載地運輸金銀。成本既高,還不安全。
七地銀行存入銀子,持匯票就能從其它地方的銀行提取,身揣一張紙,方便又快捷。
南京、上海、廣州為一級銀行,匯兌上限五萬兩;其它銀行為二級,上限暫定為三萬兩。
朝廷這邊也放出風聲,除中央銀行外,還準備成立股份制的工商銀行,吸引民資進入,按照入股比例分紅。
“銀行是個聚寶盆、搖錢樹,朝廷開放,是給我等機會?!?br/>
“銀子,咱們不缺,可就是不知道這個工商銀行有什么入股的限制?”
“還有具體的章程,到底是由誰來管理?是只入股分紅,還是給股東更大的權力?”
“我看,也不必四下打聽。朝廷既有此意,早晚會公之于眾,咱們只管準備好銀子,耐心等待消息便是。”
海商商會、江右商幫、閩商粵商等,差不多都在議論著工商銀行,都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又都不清楚具體的章程。
商人的發展壯大,得益于安定的環境,以及朝廷的政策。特別是海貿一開,不管是內地的,還是海貿的,都獲益巨大。
當然,商貿大發展,也給朝廷帶來了可觀的財政收入,并且為國內的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景德鎮的瓷器,江南的絲綢,松江的棉布,還有茶葉、白糖等商貨,大量地出口,賺取到了豐厚的利潤。
商人賺錢了,也帶動了基礎產業的發展,什么瓷窖、織造作坊等等,在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還不大力招人擴產?
這是良性的循環,是黃立樂于見到的,也是他的規劃和設計。
產品傾銷,曾經是殖民者所使用的手段。現在的大明,還做不到這一點,但不妨礙先打下個基礎。
小柳從銀行里走出,身旁是她原來的侍女,現在的閨蜜,隨意地閑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