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賣身契是個障礙
從崇禎六年到十二年,德川幕府連續五次頒布了“鎖國令”,并最終確立了“鎖國體制”。
其主要內容是:禁止日本船出海貿易和日本人與海外往來;第二、取締天主教的傳教活動;對駛抵日本的外國船只實行嚴密的監控,貿易活動也由幕府進行嚴格的管制。
現在的倭國海貿,除了特許的荷蘭人,便是傳統的貿易國家,中國和朝鮮。即便如此,貿易活動也一樣要受到嚴格的控制。
陳德苦笑了一下,說道:“那鄭家呢,倭國幕府是什么態度?”
“鄭經那個孽子!”朱之瑜對于鄭經氣死乃父,心中痛恨,語氣也憤激起來,“此番覲見殿下,定要讓倭國只與大明通商,不再與鄭家貿易。”
在閉關鎖國的政策下,對于鄭家的態度,倭國幕府并沒有什么改變,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優待。
但因為鄭泰一直負責鄭家與倭國的貿易,被鄭經殺掉之后,鄭家便幾乎失去了最為可靠而熟練的貿易代表。
而且,鄭泰在日本長崎唐通事辦事處還寄銀三十多萬兩。為了這筆存銀,鄭經和鄭泰的弟弟鄭鳴駿都派人至倭國,要求歸還。
朱之瑜停頓了一下,沉聲說道:“如果倭國使者能夠看到我大明興復之勢,疏遠鄭家也在情理之中。”
陳德笑了笑,說道:“目前已光復了半壁江山,且殿下英明神武,定能競中興全功。”
對于三太子殿下,朱之瑜還是缺乏了解。但這也掩不住他對大明中興的喜悅和激動,便隨口問道:“不知道張煌言張尚書可在南京?”
朱之瑜并沒有特別的派系,但在東南沿海時間最長,與張煌言關系甚好。
在他想來,憑張煌言的資歷,怎么也能在朝中任職。內閣,或者是六部九卿,該有張尚書的位置。
陳德說道:“張大人現任海南省巡撫,應該是不在南京。”
朱之瑜愣了一下,隨即便垂下眼簾,陷入了思索。
難道新朝初立,便有了任人唯親的傾象。沒錯,張煌言是魯王系,可他對大明的忠誠,是勿庸置疑的。
這位三太子殿下以十三家的人馬崛起,是否會象永歷那般,有名無權,控制不住手下的驕兵悍將?
朱之瑜知道不能詢問這些情況,還是到了南京之后,再觀看形勢。對于陳德所說的中興大業,他也不是那么的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