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兵至揚州
揚州。
揚威將軍阿密達面色陰沉地站在城上,望著城外的上萬騎兵,默然無語。
這只是明軍的先頭部隊,雖然城內(nèi)還有兩萬多守軍,卻已經(jīng)不敢出城應戰(zhàn)。
阿密達知道,明軍會越來越多,近十萬兵將正沿運河東西兩岸向揚州推進。
“沒想到南京只用了數(shù)天時間便被攻破,蔣國柱真是個廢物。”鎮(zhèn)海將軍王之鼎斥罵的聲音響了起來。
阿密達目光閃了一下,心中嘆息,卻并不開口說話。
八旗兵將大部撤回江北,就憑南京那點人馬,能頂?shù)矫鬈姽コ牵皇情_城納降,已經(jīng)是盡力了。
只可惜,時間還是太短了。為了阻遏運河航路,清軍用船裝石頭泥沙,沉入航道,可依然阻止不了十數(shù)萬明軍撲天蓋地的沿岸殺過來。
在江淮,并沒有太多的清軍。由于賴塔所部的覆滅,從江南撤回的八旗兵將也不過萬,再加上漢軍、綠營,一共才五萬來人。
而且,清廷對于再派援軍南下,已經(jīng)沒有此念。調(diào)動的蒙古八旗和漢軍正集結(jié)于徐州,棄守江淮之地的意圖已經(jīng)明顯。
但要棄守,也不是狼狽地敗退,清軍在揚州搶掠了大量的富戶,八旗和漢軍才向北轉(zhuǎn)進。
揚州只留下了數(shù)千滿漢八旗兵將,以及兩萬綠營。南京難守,是因為太大,數(shù)萬兵將顯得不足,揚州則要小得很多。
與南京一樣,揚州也成為阻遏明軍、爭取時間的棋子,這兩萬多守軍也是炮灰。
能守多長時間就是多長時間,這有利整個沿江防線清軍的全盤退縮。揚州不失,武昌側(cè)翼就沒有威脅。
全線收縮不僅是在沿江,還有川北。在廣元的清軍將分為兩部,滿漢八旗將退至西安,甘陜綠營則退到天水、寶雞、平?jīng)觥?br/>
等到荊州和武昌的清軍集團撤到河南,以黃河為依托,便能與西北的清軍形成一道新的防線。
陣前撤退并不是那么容易,清廷還要派兵接應,還要盡量瞞過明軍,可謂是煞費苦心。
當然,象出身于本地的綠營,清廷已經(jīng)是不敢信任,唯有犧牲些八旗將士,利用這些綠營兵來盡量消耗明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