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召見鄭使,八閩酬功
“如果能有數月的時間,我軍的武器裝備又會提高一個檔次。”黃立放下兵工廠送來的報告,輕輕搖了搖頭。
燧發槍的打造還是比較順利,從火繩槍到燧發,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主要是思維上的閃光。
有了坩堝煉出來的彈性鋼片,以及高碳鋼的模具、鉆頭。
再加上廣東,或者是佛山雄厚的冶煉技術基礎、工匠儲備,現在每天已經能夠打造出百枝燧發槍。
通過技術交流和工匠互動,川東、昆明、貴陽兵工廠也開始打造,但產量稍遜于廣東。
新制造的抬槍,也開始直接使用燧發裝置;已經裝備部隊的,則將分批進行更換改造。
昆明生產的觸發引信的火箭彈,已經制造出數百枚,運往川東,再有半月的時間也能裝備水師。
廣東生產制造的,只有兩百多枚,全部列裝海軍。隨著工藝流程的順暢,操作熟練度的提高,產量還會穩步增加。
“光復廣東不過二十多天,竟然有了如此喜人的變化。這恐怕就是發動起來的民眾的偉力,他們全力支持著明軍,不過是希望著生活安樂,不再留著金錢鼠尾,在異族殘苛的統下艱難生存。”
黃立知道,這與繳獲的巨額財富也有很大的關系。沒有讓人白干活兒的道理,激勵措施更不可少。
“殿下,延平王的使者已經到了,正在外候見。”洪元其入內稟報,打斷了黃立的思緒。
黃立點了點頭,收拾了下桌案,才帶著些許的期待召使者覲見。
陳永華和馮錫范進到廳內,便大禮參拜,“微臣陳永華(馮錫范)叩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黃立只是一打量,不用開口介紹,便能猜出誰是誰。
陳永華是文官,是讀書人,也沒那么高的武功;馮錫范是武將,肯定也不是一劍無血。
“免禮。”黃立正襟危坐,卻沒有給二人賜座。
陳永華和馮錫范卻也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因為這才是傳統的禮儀規矩。
恭賀兩廣大捷,獻上賀禮,這些都是表面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