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技術突破,手榴彈問世
匠人們在太子殿下的注視下,有些緊張,但還算比較正常地完成了操作。
“很好,很好。”黃立連連點頭稱贊,并馬上命人取來銀兩,兌現他發布的懸賞令。
生鐵雖然能夠鑄造成型,但脆而硬,導致其不能進行車削加工。
黃立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并認為這是阻礙火箭彈和炮彈進一步升級的大困難。
比如你想在炮彈頭部鉆孔,或是挑出螺絲扣,以安裝觸發引信,就難以實現。
現在,這個問題終于解決了。黃立早在月前便接到重慶兵工廠的書信,喜出望外,急命匠人趕來傳授技術。
其實,這種生鐵韌化技術應該早就有,只是稱呼不同,民間可能稱之為燜火。
如果用比較專業的術語來描述,就是在較高溫度下用較長時間來進行的退火處理。
據載,中國此項煉鐵技術早了歐洲國家兩千多年。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黃立已經基本解決了制造觸發式火箭彈和炮彈的所有障礙。
看著領到銀兩的工匠,那憨厚樸實的臉上浮現出既激動喜悅,又有些局促不安的神情,黃立不禁生出良多的感慨。
明代沿襲了元代的匠戶制度,將人戶分為民、軍、匠三等。其中匠籍全為手工業者,軍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衛所管轄的軍器局中服役者,稱為軍匠。
“匠戶制”下,工匠的全家老幼都要參加生產,而且世代相繼,地位低微。收入比較低。
還有輪班匠的無償勞動,工匠要受到手工官坐頭的管制盤剝。所以,工匠往往以怠工、隱冒、逃亡等手段進行反抗。
以銀代役法實施后,輪班匠才算是實存實亡了,匠戶才可自由從事工商業,人身束縛大為削弱。
所以,黃立廢除匠戶制,人戶也不再分這籍那籍,全是民籍。在法律意義上,給予了全民平等的社會身份和地位。
戶籍的平等,也就沒有了對低籍人戶在政治上的歧視和限制。
比如科舉入仕,各朝各代就有很多身份上的限制,娼、優、卒、隸出身的,及其子弟都沒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