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追封賜謚
黃立腦袋都大了,這都啥和啥呀,一個字就這么多講究。得,“毅”不錯,排名第二呢,給蜀王劉文秀也算合適!
張默猶豫了一下,躬身奏道:“殿下,蜀王被昭宗陛下賜謚為‘忠’。”
黃立眨巴眨巴眼睛,疑惑地問道:“一個字也行?”
張默說道:“一字謚也是有的,如漢武帝謚為‘武’,漢高祖謚為‘高’。”
黃立想了想,搖頭道:“一個字不好,也不合規(guī)矩,咱按《明會典》來。”
這事不大,反正永歷也就那么回事,哪還有人效忠。殿下的班底是順軍,改了永歷所賜的謚號,也是彰顯對出身大西軍的兵將的一種態(tài)度。
在張默看來,這也是殿下故意要壓永歷一頭的心思。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zhí)心克剛曰襄;協(xié)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
黃立趕忙抬手,實在受不了啦,連聲道:“好,好,武襄不錯。”
甲胄有勞嘛,這個要求真不高。給李過,或叫李赤心,也就是李來亨的養(yǎng)父,相當闊以啦!
“故李晉王賜謚忠武,故蜀王劉文秀賜謚武毅,故興國公李過追封淮陽王,賜謚武襄,請張先生擬令旨,即刻昭示天下。”
張默愣了一下,旋即明白過來,起身走到旁邊的桌案處,稍一尋思,便提筆在手,刷刷點點地寫了起來。
第一批由黃立賜謚的僅三人,但這只是開始。在黃立看來,那些為國捐軀的,不論文臣武將,都應該得到肯定和敬仰。
先選這三人,他對那些已經(jīng)故去的烈士,并不是太過熟悉,以后會一一補上。
“死者為大,何況是烈士。謚號雖有高低,想必也是沒有人太過在乎的。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肯定和褒獎,代表著崇高的榮譽。”
黃立微垂下眼簾,心中念頭又通達了不少。
他從懷中掏出小本本,待張默停筆,又沉聲道:“擬令旨,晉封皖國公為汾陽王,臨國公為慶陽王,荊國公為安陽王,益國公為南陽王,靖國公為信陽王……”
張默趕忙取過空白印札,筆走龍蛇地寫將起來,心里已是思緒翻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