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抬槍
黃立的思維在逐漸深入歷史事件,結合實際情況琢磨研究后,他發現很多后世的猜測,并不符合實際,或者說是有相當的誤導性。
比如吳三桂造反,后世的很多說法都認為他是處心積慮,蓄謀已久。
但黃立在明軍中待了這么久,他認為吳三桂之所以造反,既是被清廷所逼,也是被部下所迫,不得不采取的自保手段。
你想啊,吳三桂的嫡系是關寧軍,數萬人馬是他的核心力量。連帶著家眷有十數萬,甚至更多。
這些人在云南扎根安家,過了十幾年了,下一代都有了,積攢的土地和財富應該也不少。
一下子要遷到關外苦寒之地,現在所有的全部放棄,誰能接受?
就象現在占據川東的明軍,剛剛有了立足之地。黃立突然又要帶他們長途轉進,跑到幾千里外的地方再安家,那阻力肯定是難以想象。
所以,吳三桂要是答應清廷的條件,手下的驕兵悍將群情洶洶,估計都能造他的反。
“既然你是井底之蛙,為了個區區的云南王,就能效忠清廷,那也不用再等,有機會就干你沒商量。”
黃立收起思緒,在工匠們敬畏謙恭的注視下,檢查著這桿大號的鳥銃。
兩米的長度,這還是黃立有意進行了縮短,犧牲了射程,但依然能達到兩百多米。
差不多四十斤的重量,口徑兩厘米,吃藥三兩五錢,鉛子重五錢,可裝六個;三錢鉛子,可裝十枚。
沒錯,這就是中國獨有的,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歷史上清朝中后期才出現的神兵利器——抬槍。
抬槍又名抬炮,還有雙人槍、二人槍、二人桿子,以及架子炮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名字。
據說,抬槍的發明是因為要適應山陵地區的戰斗,彌補重炮運輸和機動的不便。
黃立也需要一種機動靈活的火器,抬槍雖然裝填較為麻煩,但射程遠,還能打霰彈,輪流發射的話,殺傷力還是相當驚人的。
據說:清軍曾用抬槍伏擊了一個英法聯軍的巡邏隊,結果是兩死八傷,還有兩人被驚嚇墜入河中。
不管怎么說,在介于鳥銃和火炮之間的武器,抬槍應該是機動性強、威力也算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