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送別,茅麓山激戰
謠言可能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黃立著眼于長遠,并不奢望云貴的土司們能夠蜂擁而起,群毆吳三鬼。
怨恨和警惕的種子埋下去,會成為一顆顆不定時的炸彈,誰也不知道何時會爆發。但對吳三桂來說,卻是一個個隱患。
兩人談論著,掩飾不住心中的興奮和激動,都沒想到川東之行,會有如此大的驚喜。
那任命的令旨可是三太子頒發的,上面蓋著定王的大印。這可比他們吹噓和自封的含金量高得太多,連安坤都得刮目相看。
其實,兩人心里也清楚,安坤并不是信了他們的說辭,而是真的被吳三桂逼急了,想找到依靠和幫助罷了。
“再回到水西,就是另外的景象和待遇了。”常金印帶著幾分得意,翹起了二郎腿,“雖不能讓安坤服從號令,可也不是咱們上趕著討好的卑微了。”
倪生龍嘿然而笑,說道:“可惜丁兄未來,但咱們還是幫他討到了貴陽知府一職?!?br/>
靠嘴皮子煽風點火、反清復明的三人組還有個丁調鼎,此時就留在水西。黃立倒也痛快,沒忘了這位老兄。
常金印點著頭,神情卻又逐漸鄭重起來,說道:“殿下既如此信重,我等更當竭力報效?;氐剿骱?,更要加緊活動,多說服幾家土司,共同舉事,以壯聲勢?!?br/>
倪生龍沉吟了一下,說道:“某想去云南,游說迤東眾土司,趁吳三桂出兵貴州,舉旗起事,使其后方難安?!?br/>
“殿下聲名應已傳至云南,倪某前去游說,正可解決迤東土司之前沒有擁戴之資的困難?!?br/>
抗清的火種可謂到處都是,但自永歷、李定國、鄭成功去世后,各家都苦于沒有大義名份,不能號召遠近。
歷史上確實是這樣的困境,比如迤東土司起事,就以“今沐氏有子在,事成奉以為主”為號召。
甚至于,連開國公趙印選這樣的無名之輩,也被推出來扛大旗。
但黃立的出現,則解決了所有抗清志士的心病和困難。終于有了可以竭忠報效的皇明正朔,有了再舉義旗的名義。
常金印眨巴著眼睛,心中也頗有所動。
自稱為開平王常遇春的后人,他最終的目標自然是能夠繼承常家傳承到最后的爵位,就是懷遠侯。
那是嘉靖皇帝入繼大統后,為了穩固帝位,拉攏勛臣,便把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四家的嫡系后代加封為侯爵,世襲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