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三太子,這一毛一樣啊(端午安康)
幾百斤的小炮,以及強弓的射程,差不多也就是這樣。但有一點,拋石機能扔出五六個幾斤重的火油石彈泥彈,火力密度占據上風。
最關鍵的武器,自然還是火箭炮。這是明軍的撒手锏,也是黃立最有信心的制勝武器。
又與皖國公、臨國公商談了一會兒,黃立便送走兩位國公,把許大銀召來,重新安排了工作。
重型火箭有兩百多枝就夠了,按照目前的制造速度,十天半個月就能完成。黃立要許大銀把工匠分成兩拔,同時進行小型火箭炮的生產制造。
同時,他還設計了簡易的發射架,類似于后世的聯裝火箭炮,一次能裝填八枝或十二枝,這是為兩種大小的船只裝載使用。
“數百枝火箭炮齊射,如同火山噴發熾熱巖漿,鋪天蓋地傾瀉,聲似雷鳴虎嘯,光是排山倒海之勢,就足以令清軍膽寒心顫吧?”
黃立看著許大銀離去的背影,微抿起嘴角,露出幾絲壞笑,似乎看到了清軍水師被打得崩潰,狼狽逃竄的景象。
不光是水戰,以后火箭炮還要用到陸戰。黃立記得,在八里莊大戰中,英國佬好象就是用火箭的密集發射,打敗了僧格林沁的騎兵沖鋒。
準頭不夠數量湊,相比較于鑄造火炮的難度,火箭應該屬于比較容易制造的一種武器。
………………
施州衛(恩施)東,戎角村。
戎角村四面絕壁,唯有一徑可上。因其險要,荊國公王光興便將大本營駐扎于此。
其時,王光興所部還有八千多將士,上萬的家屬,在十三家當中,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但荊國公王光興與順軍出身的國公國侯,卻有著極大的隔閡和嫌隙。連互相的經常性聯絡都做不到,更不用說聯合作戰了。
說到荊國公王公興,雖然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統的明軍,但他最早也是農民起義軍出身,雖然不是李自成所部的。
王光興起初隨其兄王光恩于明末起義,崇禎后期王光恩接受明朝招撫,所部改編為官軍,固守鄖陽,屢戰有功。
后來,王光恩跟隨明朝委任的鄖陽撫院徐起元投降了清朝,被委任為襄陽總兵。只不過清廷卸磨殺驢,將其逮捕押往北京并殺害。
王光興和其弟王昌拒絕清廷派官收編,率領部下兵將反清,連破襄陽、鄖陽,并處死大批清朝文武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