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流寇死社稷,真諷刺
說到轉機,并不僅僅是取得了夷陵大捷,更深層的意義,卻在于各家抗清武裝有了結束各自為戰局面的跡象。
團結就是力量,兩次反擊湖廣清軍的行動,毫無疑問地證實了齊心協力、精誠合作的重要性。
也只有繼續保持這樣的大好局面,才能與即將到來的清軍決一死戰。否則,只能是被個個擊破。
如果不是扯起三太子這桿大旗,李來亨不認為能夠再次合兵展開反擊,這是最關鍵的因素和前提條件。
“經此大勝,黨守素、塔天寶、馬騰云應該不會再有所保留了吧?”
“不知道施州衛的荊國公王光興,會不會也加入進來,共抗清軍?”
李來亨盯著幾片枯黃的樹葉在風中飄蕩,最后落在地上,不禁微抿起嘴角,生出了更多的憧憬和希望。
驀地,李來亨想到了什么,趕忙呼喚親兵,馬上派人去給巴東的皖國公劉體純報捷。
經歷過患得患失、憂慮擔心的李來亨,太知道也在眼巴巴等待消息的劉體純,肯定是同樣的心情,同樣的煎熬。
………………
夷陵。
天空素凈無云,秋風輕輕拂面,望著遠處的江水奔騰,黃立不禁思緒翻騰,久久佇立。
應憐中土成荒寨,萬里長風吹古愁。遺民淚盡胡塵里,中土再無大明旗!
如果歷史還按照原來的軌跡發展,一年后便正是此詩的真實寫照。有如那滔滔的江水,不管人間冷暖,不顧王朝更替,依舊奔流不休。
“野蠻戰勝文明,在歷史上并不是絕無僅有,也沒什么奇怪。但海賊守國門,流寇死社稷,實在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諷刺。”
“該降的不降,不該降的全特么降了。只剩下一群被稱為賊寇的匹夫,不識時務地守望著文明之火。以一隅之地,固執地抗擊著滔天之敵。”
苦笑著連連搖頭,黃立對這個充滿光怪陸離現象的時代,真的是無力吐槽了。
他緩緩轉過身,踩著松軟的江灘,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