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三家之弊
從黃立的發型上,李來亨基本能夠判斷出他不是奸細。如果是清軍所派,要剪辮蓄發的話,沒有兩個月長不了這么長。
而清軍在兩個月前就培養奸細,就為了現在打入明軍內部,哪能想得那么長遠,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何況,聯絡劉體純等人,也需要時間。趁機觀察一下這位黃先生,或者說疑似“朱三太子”,到底是不是在信口開河。
黃立也知道還未得到李來亨的全部信任,自然要努力表現,鼓舞其發動反擊的信心。這可是關系到自己小命兒的大事,馬虎不得。
雖然在表面上黃立穩如老狗,象是智珠在握的樣子,可心里卻慌得一批,生怕忽悠不住李來亨。
而李來亨經過之前的一番試探,心中已經有了大概的結論。吃飯期間便不多加詢問,只是在閑聊中還是能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夔東地區山高水急,形勢險要,進可出擊兩湖、豫西、陜南和四川,退可據險自守。”
李來亨話鋒一轉,說道:“但人煙稀少,生產不發達,在兵員的補充和物資供應上,都有很大困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正如是也。”
黃立深以為然,說道:“國公所言極是,利弊分析得透徹。敵強我弱的局面將長期存在,以一隅敵全國的形勢短時間內也難以改變。”
“但滿清雖然幾乎占領了全部大陸,人心卻未能安定。很多漢人,包括降清的漢官、漢將、漢兵,都心存大明。只要咬牙堅持下去,形勢還是會出現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滿清雖然基本上平定了大陸,但民族矛盾在全國范圍內依然普遍存在,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也將逐步激化。
再過三四年,康小三便會擒拿鰲拜,這是滿清內部矛盾的爆發;而外部,反清起義更是連續發生,幾乎每年都有。
到康熙十二年,更有吳三桂起兵叛亂,席卷大半個中國的“三藩之亂”,持續了八年之久。
在黃立看來,反清復明依然有很大的號召力。誠哉天道好還,何況人心思漢。
只要時機成熟,很多漢人和少數民族上層人士,還有一些地區的農民、奴仆都會做出積極的反應,三藩之亂便是明證。
“那黃先生覺得如何才能長期堅持?又如何擺脫夔東地區的弊端?”李岳給黃立倒了杯酒,很誠懇也很期待地問道。
李來亨也投來關注的目光,想聽聽黃立的高見。
黃立苦笑了一下,實在是不好回答這個問題。在目前的危急形勢下,先力保不敗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