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如雨(八)【求訂閱】
孔子雖然開了私學,但其實還是保護了某種人的權利,這種人后來成為春秋戰國時期最主要的「貴族」。
「士」。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在國君們的眼里,其實「黔首」不算人,這也是為什么六國國君都不將黔首放在心上。
他們認為是「士」的存在讓自己的統治能夠更古長存。
當然——
這是春秋時代的共識,即便是當時最強大的秦國、較為看重黔首的昭襄王也是如此,只是他表現的不明顯而已。
那是因為當時的秦王昭襄王不需要考慮那些所謂的貴族。
也同樣是因為,秦之中最強大的勢力不是秦宗室、也不是老秦人,而是——外來者。
不管是從秦國人才培養基地——魏國來的人;還是大秦專屬外戚勢力培養基地——楚國來的人;亦或者是打秋風專用地燕;大冤種基地趙等國來的人,他們在進入大秦后,都變成了一個身份。
外來者。
大多數逃到、被坑蒙拐騙到秦國的人才,大多數都是一個身份「士」。
他們理所當然的會擁護自己的勢力和權益。
孔子的「禮」于他們有用,更是讓他們得益的根源,所以這一部分人一直支持孔子的「禮」。
但荀子不同。
荀子的禮與孔子的禮、周朝的禮雖然是同一個字,但卻蘊含著完全不同的含義。
….
荀子的禮是「尊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