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天翼帝國不開發戰術機的原因
龍泉可記得自己小時候可看過太祖遺產當中各種系列的機體設計圖,戰術機曾經也有天翼帝國的科學家進行研究,發現除了速度和機動性之外幾乎沒什么可取之處,裝甲方面根本不耐打,甚至別說光束武器,適當的一般武器也能輕而易舉的打穿,要說還有什么地方可取之處的話。
那就是機體外觀的設計完全是以氣動和氣流布局而設計,而且在天空中在飛行的時候可以比其他的機體的受到的飛行氣流阻礙來的低,而且是一款比較專門針對在大氣層內作戰的機體。
曾經有天翼帝國的機體開發專家對這款機體進行了一些重新設計改良,發現就算將機體換上了米諾夫斯超能量熱核反應堆,可以靠本體發動機驅動光束步槍,但是狀態并不理想,就算裝甲換成了復合裝甲,同樣因為機體的氣動與氣流設計導致裝甲的實彈抗打擊能力不足。
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機體的設計讓裝甲的厚度必須進行一定的犧牲,造成了實彈抗打擊能力,還不如其他同樣厚度的機體裝甲,主要很多機體的設計并不是為了氣動布局而設計,例如杰剛、杰斯塔。
還有一點就是機體的設計方面,發動機是安裝在裙甲后方,導致了機體的軟件操控程序和其他的Ms不太一樣。
雖然你有一些軟件專家對這項戰術級的操控軟件程序進行了修改,但是因為發動機的關系導致他們的操控軟件和其他的機體的操控軟件有所不太一樣。
如果真的開發戰術機的話,那也會增加后勤人員的維修壓力,雖然當時候也有一些將領或者是軍事專家認為戰術機還是有開發的必要。
因為戰術機如果在地面作戰的話,他們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是超過了很多Ms,但是很多將領認為沒這個必要,因為一些機體如果要做到像戰術機在地面作戰那么靈活的話,可以額外增加一些發動機或者是在腰部和腿部添裝一些有姿勢噴嘴的裝甲就可以了。
加上那個時候機體除了走向小型化之外,更重要一點,米諾夫飛行裝置和懸浮裝置已經成熟了,根本沒有必要開發戰術機,因為只要添裝這兩種技術,很多MS也能做到戰術機這樣的效果。
更何況戰術機雖然在大氣層天空飛行方面的效果會比其他的Ms還要好,那是因為有空氣阻礙,如果是在太空環境的話,因為沒有空氣的阻礙,基本Ms和戰術機的飛行方面就不會相差太遠,最多只是看兩者之間的發動機推力。
更重要一點,更有將軍和一些專家們認為與其開發戰術機,不如開發性能更加優異的VF戰機,而且VF戰機在作戰定位和作戰環境可以比戰術機有更多的優勢。
同樣是以機動性、靈活和速度見稱的機體,VF戰機就完全比戰術機更加理想,更重要的是VF戰機還能變形,戰機的氣動布局那不是比戰術機更好嗎?
而且VF戰機還可以部署導彈,更可以進行一打就跑的戰術,戰術機雖然也可以做到,但是不理想,甚至有可能還會被對方的基地的導彈或者是防御炮鎖定。
相反,VF戰機只要以戰機形態全力進行沖刺的話,加上氣動布局配搭涂上的一些隱形涂料,甚至可以直接躲開了雷達的鎖定,而戰術機就算涂上了那些隱形涂料也未必能完全躲開雷達的鎖定。
戰術機曾經雖然在天翼帝國也有開發出好幾臺進行了實戰模擬,情況并不理想,確實在一打就跑的戰術下還是會被天翼帝國開發的雷達鎖定。
雖然戰術機融入了其他的技術,確實在作戰方面提高了幾個層次,對付當時候的太陽系其他國家是綽綽有余,但是對付外星機體的話,這個可要打個問號了。
當時的天翼帝國模擬戰的時候也有考慮過,要是米諾夫粒子對外星人雷達不理想的話,那么戰術機一打就跑,有可能就逃不出外星人的雷達,可能會被外星人的導彈或者遠程武器打下來。
相反,當時候模擬VF戰機的時候,其效果非常的理想,在戰機形態下,只要進行全力沖刺的話,能在最短時間內逃出敵方的雷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