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配子月望九日(長安城的反恐執法)
冬至未至,陽光依舊燦然。大雨過后的停泊港內又匯聚了不少胡商,還有從西域來的駱駝商人,小山般的貨物堆積在舢板上,更有各國遠道而來的使臣們,為了十日后在唐城內舉辦的祈天彌撒大典帶來了不少珍寶。
據傳此次大典,乃是圣人闊別二十余年回到長安后舉辦的第一次大典,為此下令重建了晉昌坊內大雁塔,合塔之日長安城內千家佛寺共舉祈天燈,瞻仰玄奘法師舍利,圣人率領太子為萬國萬民祈福,此舉更被意欲為神器重歸李唐之舉,一時長安城內商賈權貴云集。
甲十三碼頭里,叫嚷聲此起彼伏,為了趕在宵禁前完工,碼頭的市舶司的小吏又從牙郎那里雇傭了不少青壯。
日頭到了正午,小吏叫來停泊港里販賣胡餅的店家,店主是個回鶻人,他招呼小廝用竹條編織的籮筐抬著整筐的胡餅過來,然后對碼頭上的勞力們招招手,嗓子洪亮的喊了聲吃午食嘍。
舢板上一個個穿著用麻、毛織成的粗褐窄袖袍的少壯們呼啦的擁簇過來,小吏連忙敲起了手中銅鑼,呼和著讓眾人排好隊。
其中不少勞力是留在長安的新羅人跟康國的栗特人,這些人肚大,能出個把子力氣,除了每日結算的工錢外,碼頭上還會提供吃食,一人一次兩大張胡餅,另有一大海碗的“土貢梅煎”湯。
這“土貢梅煎”湯是用玫瑰果、烏梅、山楂、冰糖、桂花同時放入水中浸泡一刻鐘,然后大火燒開,改中小火燒半個時辰熬制而成,極其費工夫。
第一煎的湯自然是輪不到他們,送給了貨棧里的管事們以及停泊港市舶司的官吏們,等第一煎剩下的原料,再加十斤清水,按照第一煎的方法,大火燒開,改中小火燒兩刻鐘,便做成了第二煎的湯水,提供給這些勞力喝。
眼下秋老虎已去,陽光毒熱未散,碼頭上的人長時間曝曬流汗是家常便飯,喝了這飲子,酸宜可口,唇齒生津,確能消熱解渴去乏。
只是餅子分到最后,小吏卻傻了眼,數了數還在排隊的人,心里納悶,今日的餅子怎么突然不夠分了,干活的多出了不少人,只能讓胡餅店的回鶻老頭趕緊再去做一筐出來。
那頭貨棧里管事們的吃喝自然不同于這些人,早有食坊的小廝準備好了,用的是水晶飯、龍睛粉、龍腦末(冰片)、牛酪漿調制好的黃米飯,再將肉絲、雞蛋等雜味湯汁澆到這黃米飯上,成了鮮美的“御黃王母飯”。
負責停泊港貨棧登記的掌固毛六,端著個海碗剛從胡床上坐下,抬眼便瞧見了從每一曼那船舶一道而來的外邦商人。
隨船的雇傭說這商人名叫沁羽,來長安販賣樟腦,家資頗豐,但沒想到是個女人,此次來長安不但帶了二十大箱的樟腦,還帶了足有一船的奴仆。
樟腦此物是每一曼那特產,為長安權貴所愛,一枚便要五十法庫,一法庫合唐幣一千銅錢,不可謂不貴,而且只有東市能買到。
長安東市號稱納有“四方珍奇”,什么魏晉的石獅子、漢朝的硯臺、生長在深山里起死回生的草藥、千年老靈芝等,在東市里都可以找到。此外,東市也是長安販賣奢侈品的聚集地,跟普通人家用的東西自然不同,來東市買東西的人可以說是非富即貴,而樟腦恰恰在東市是頂俏熱銷的商品之一。
每次隨舶而來的樟腦商人都是個絡腮黑胡的虬髯大漢,偏偏此次換成了個曼妙女子。毛六定神去瞧,那女子頭上戴了冪籬,防止路人窺視,依稀能瞧出模樣。冪籬紗后是一張頗為驚艷的臉蛋,厚施紅粉的面上,雙眉畫得濃而黑,朱唇兩畔各點一粒黑色面靨,額間花鈿與臉畔斜紅變得夸張艷麗。
毛六細心打量著女子身上的打扮,上身著綠襪、麒麟織成的錦繡紅衫,下身著鸚鵡刺繡裙腰石榴紅裙,肩搭郁金色帔子,正是唐城女子時下最興盛的打扮,素有“迎風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織成錦袖麒麟兒,刺繡裙腰鸚鵡子”的風韻。
毛六越看越不對勁,這女子怎么瞧都像是唐國人,隨船的雇傭偏說她是每一曼那人。毛六歲數不大,但在碼頭貨棧出入幾年,見識慣了天南海北各色人物,早就練了一雙比鶻鷹還厲害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