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內心也有這樣想過吧! 做一個放縱的人。 可實際上呢? 這樣,真的對嗎? 豈不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此時此刻,正是諸葛亮北伐機會最大的一次。 而雙方力量的懸殊,越拖到后面,越對蜀漢不利的。 至于一己私心,諸葛亮有嗎? 覆巢之下無完卵! 此時林昊繼續(xù)描寫! 寫諸葛亮的反思。 諸葛亮和其他人完全不同。 他是一個非常關心百姓的人。 盡管被降職為民,但即使他認為李嚴的話并不完全對,他仍然對李嚴的話進行了深入思考。 他開始懷疑自己連續(xù)多年的北伐是否讓蜀中地區(qū)的百姓遭受了苦難,自己發(fā)動戰(zhàn)爭是否過于頻繁,以及現(xiàn)在蜀中的百姓生活是否艱難。 因此,他決定親自去各地考察,了解真實情況,并努力改善民生,希望能給百姓帶來更好的生活。 于是,他在這三年里四處探訪,努力解決各種問題。 同時,他也開始重視農業(yè)生產(chǎn),積累糧草,整頓軍隊,訓練士兵,制造兵器。他不僅關注軍事,更注重百姓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