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盤
老朱的經歷讓他明白,老百姓的力量不可小覷。就像水一樣,既能載舟,也能翻船。如果百姓活不下去了,那后果不堪設想。
當年老朱就是靠這股力量推翻舊朝、建立明朝的。他知道創業維艱,所以特別擔心這種動蕩再發生。因此,他對老百姓向來很照顧。
不過,就算如此,朱雄英也清楚,大明百姓的日子其實也沒好到哪去。皇帝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完全是兩碼事。在老百姓心里,只要能安心種地就滿足了。至于朝廷嘛,在普通人看來,少管點事就是好事。
但對朝廷來說,這根本不可能。明朝剛成立時,北邊游牧民族的威脅一直很大。為了長久安定,朝廷不得不常年派兵駐守邊境。
打仗就得花錢,而這些錢全壓在地方上,老百姓負擔很重。即使現在國家富強了,朝廷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這些年朝廷一直在對外擴張,打仗需要大量糧草和人力,這些都得靠百姓供給。雖然明朝打贏了不少仗,也賺了些外快,但這些錢最后都進了國庫,與普通百姓無關。
可以說,朝廷越強大,百姓的壓力就越大。權力越大,對地方的控制就越嚴,老百姓受的壓迫也就越深。要是朝廷能力稍弱些,情況或許還好一點。
天下的百姓啊,其實也沒比以前差太多。
朱雄英對朝廷慢慢熟悉后才發現,原來朝廷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樣。
以前大家覺得皇帝很早就得起床,六點開早會,兩小時后大臣們再去上班。可實際上呢?
聽這說法時,朱雄英挺驚訝。心想:皇帝和大臣們原來這么累啊!做皇帝也不容易,還是當王爺舒服,什么都不用管。
可真接觸老朱后,才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皇帝確實要早起上朝,但上完朝還能回去補覺。畢竟皇帝沒什么固定工作時間,想怎么安排都行。
而且啊,并不是每天都要上朝。就算是歷史上最勤快的老朱,也不是天天上朝。要是皇帝不想上,就能歇一天。甚至有些皇帝一個月都沒幾回上朝,上朝次數就更少了。
很多人以為古代上朝就像學校開會一樣,其實不是。朝廷不是討論問題的地方,而是公布結果的地方。朝廷得到消息后,會讓幾個信得過的大臣商量,定下來后再公開宣布。
電視劇里那種大臣突然提議的事,現實中基本沒有。
突然有人上奏,這種情況很少見。朝廷本來就有遞奏折的規矩,就算有些大臣有問題,也能通過奏折解決,不會在早朝時突然開口。
歷史上要是真有人像電視劇里那樣隨便提問題,結局一般都不好。畢竟朝堂上有那么多大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要是都拿出來討論,早朝根本開不完。
大家都挺討厭這種拖堂的。朱雄英雖然一直在外面,但對朝廷的事也略知一二。按規定,大臣想在早朝發言要先向皇帝申請,得到允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