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自己送上門了
他對這次行動早有預估。蒙軍與宋水軍曾在長江激戰(zhàn),他知道民間船只受了影響。如果常茂帶回來的船少,他能理解。
但他沒想到只有三十條小船,這不合常理。就算民間力量受損,也不至于連一條稍大的船都沒有。
長江里那么多漁民,附近還有幾個大淡水湖,普通百姓身邊雖沒大船,但周圍有不少漕運幫派,他們常年在長江跑船謀生,朝廷征調也不可能把所有船都拿走,仗打完還得還回去。所以他覺得這三十條船很不對勁。
見朱雄英疑惑,常茂無奈解釋:\"我真的盡力了,很多地方都找過。確實沒船了。當初蒙宋開戰(zhàn)時,兩邊大軍都向百姓征調船只。后來戰(zhàn)爭升級,百姓手里稍大的船都被征用了。后來宋水軍又被蒙古人一把火燒光,損失慘重。那些船就這么浪費了。\"
朱雄英點頭,他也看過這段歷史。來這個時代前,他查閱過相關戰(zhàn)爭信息。
最初,大宋能擋住蒙古進攻,靠的是水軍的強大實力。長江水面寬廣,水流又急,這道天然屏障攔住了北方蒙古大軍。
蒙古當年攻打襄陽,正是為了準備這場水戰(zhàn)。襄陽的地勢很特別,三面環(huán)山,一面靠水,易守難攻。一般部隊都不會直接攻襄陽,因為要打下來得付出巨大代價。
但對蒙古人來說,攻襄陽是必須的。長江天險橫在那里,擋住了他們的路。想打敗宋朝,首先要解決渡河問題,至少得過了長江才能開戰(zhàn)。
蒙古有幾十萬大軍,要渡河就得準備大量船只。當時的蒙古水軍雖強,但那些船大多是后來宋朝投降后歸順的。開始時蒙古根本沒有這種能力,所以只能硬著頭皮攻襄陽。
因為襄陽旁邊就是長江支流漢江,拿下襄陽后,蒙古接下來的戰(zhàn)斗就會輕松很多。首先可以輕松渡江,把所有兵力都運過來;其次可以從容沿江而下,隨時襲擊下游城市。
當時船基本靠人力,逆水行船非常艱難,速度極慢。但順流而下就很快。李白詩里寫“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順江而下確實能快速抵達下游城市。
如果蒙古占了襄陽,就掌握了戰(zhàn)爭主動權。宋朝都城臨安也在長江下游,拿下襄陽就能隨時威脅臨安。襄陽失陷后,雙方都在抓緊籌備水戰(zhàn)船只。
皇上,這船的事怎么整呢?
常茂是大軍的頭兒,他當然明白船對眼下這支軍隊有多關鍵。可這事他壓根沒辦好,心里挺不是滋味。
其實兩邊都一樣,打仗嘛,誰都曉得這仗打完,以后的局面肯定不一樣。所以那時候拉船的時候,兩邊都費了好大勁。
民間能瞧見的船,差不多都被收光了。后來大宋那邊的大船全燒了,長江邊上就沒船了。朱雄英看著這情況,表面上什么也沒說,但心里明白,老百姓手里肯定還有船。
老百姓那會可機靈了,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辦法繞開。朝廷要是逼得緊,他們肯定得想辦法把船藏起來。仔細找找,應該能在他們那里找到幾艘稍大的船。